完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大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以项目为支撑,统筹涉农资金,引导各村建立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25个试点村和25个重点村屯建设进程,完成148个行政村的村屯规划,加强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进行精养精种,拓宽增收渠道。争取和实施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节水灌溉、黑土地治理、沃土工程等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争取晓奇水利枢纽工程立项,争取圣水、四合、兴隆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运作好亚行贷款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开拓劳务市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做好跟踪服务,促进农民就业。三要强化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信息网络,依托职业中专、农广校、农技服务中心等阵地,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科技入户工程”,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技能。2007年,全县培训农民不低于12万人(次)。
(三)以建设“星级文明城、卫生城、生态园林城”为目标,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实现城镇建设新发展。抓住庆祝建县六十周年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一是继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给水、排水、供热等设施建设,特别要抓好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的推进。走开发建设之路,加快房地产开发步伐,重点抓好燕宇名都、鑫星、鹏泰、阳光、新天地等住宅小区建设。启动滨河公园二期工程。高标准建设体育馆,完善体育活动设施,为群众提供运动健身场所。推进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对中央街南北段地区的开发改造。完善那吉镇河西新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兴旺热力公司二期工程。二是扩大就业,增加城镇人口数量。抓住大工业企业入驻的有利时机,增加产业工人数量;落实优惠政策,激活劳动力市场,扩大公益岗位数量,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繁荣城镇经济。加快集中办学步伐,使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扩大城镇人口规模。三是强化城镇管理。继续加强城镇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城镇管理执法力度,探索综合执法新模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保证市容市貌整洁。四是提升城镇品位。继续实施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从布局、造型、色彩、标志物等方面着手,使城镇“天蓝、城绿、水清、路畅、靓丽、整洁”。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各乡镇要在
(四)以商贸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新发展。挖掘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推进年”活动。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以民族民俗风情、农村田园风光、自然山水风光和红色历史文化为依托,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域内外资金进入我县旅游市场,建成一批精品旅游景区,融入哈—大—齐—呼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重点抓好东光民族生态园、金长城蒙古族风情园、彩虹谷民俗旅游景区、库伦沟原始森林景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加强土特产品、手工艺制品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完善旅游景区功能,改善旅游条件和交通状况,促进餐饮、商贸等配套服务业发展,拓宽旅游业发展空间。积极培育职业培训、文化娱乐、会展经济、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为我县发展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第三产业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作用。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维护民主法制、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进步、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致力于推进民主化进程,加快构建和谐的政治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治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实现党内监督、法制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的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