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社区教育、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同样需要场所。可见,硬件的建设并非是做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把党员服务中心建在社区,建在群众身边,真正融教育、管理、愉悦群众于一体,把社区建成居民共同的家。
二是加强载体建设。注重培育发展各种群众性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特别要注重文体活动队、治安巡逻队、时势宣讲队等基本队伍的建设、规范、深化并不断完善,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促进社区人际的和谐和生活的稳定;要注意打造党员义工服务这一玄武品牌,在党员义工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好党员志愿者、万家帮等服务队伍,整合好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树形象等活动,促进社区利益的和谐。要注意用市场化手段培育发展服务载体,引导和扶持社区服务企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多开办类似于“万家帮”服务公司这样的经济实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是加强机制建设。要重点围绕“资源共享、实事共做、活动共办、事务共管”的思路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党员议事会、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员代表大会等形式,促进和深化社区重大事项听证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等机制建设,配套完善相关的制度,实现会议定期召开、研究内容彼此衔接,最大限度地组织党员、动员群众、吸引社区单位参与社区事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资源,促进社区民主自治机制的健全。
四是加强组织建设。要加强社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着力培养一批思想超前、思维开阔、思路灵活的专家。要完善社区干部选拔机制,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公推直选为主要形式,辅以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班子。要着力培育一大批社区骨干和社区中间力量,建成一支“没有社区主任头衔、熟悉社区主任职能、具备社区主任能力的兼职社区主任”队伍,以带动和影响普通党员和社区群众,切实增强党组织的组织程度。要按照增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功能要求,健全组织体系,全面形成社区党委(总支)-楼栋支部-楼道小组的组织模式,更好地与社区居委会-楼栋长-居民骨干这一社区组织形式的对接。要加强对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领导,通过建立“楼宇支部”、“市场支部”、“联合支部”等形式,不断扩大党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作用,整合各类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要按照分类教育管理的要求,针对社区管理党员数量多、类型多的特点,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总结出的分层工作法、分类学习法等有效形式,切实抓好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为每个党员找准自己的定位。
五是加强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内务管理,开展文明办公评比,统一上墙制度,统一设置宣传栏、公示栏,做到清爽、整洁、有序,为所有参加活动的党员和接受服务的群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要注意改造和维护社区外部环境,做好与社区相连的楼栋立面出新、道路修缮保养、环境美化绿化、市容整治维护等工作,做到外部干干净净。
(三)加强社区党建,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社区党建做的是基层党员、群众的工作,扎根在基层。这就决定了这项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任何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我们开展的活动、推出的服务措施,都要立足于促进组织、利益、人际关系的和谐,都要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必要的形式,主要是扩大工作的影响,形成统一的形象。比如注重活动载体的整体包装,设置统一的标识,在名称的选择、活动的形式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形式必须服从内容,必须坚决反对那种形式主义的做法。
二是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域、关注的重点都远远超过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就其定位看,它既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担负着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社会控制力的政治责任,它还是一种区域性党建,利用社区优势事例政治资源,成为党在城市基层凝聚社会、整合社会、动员社会的领导核心。这就决定了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有着共同的目的和追求。只有更好地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在目标、思路、重点上统一起来,使党组织成为社区各类组织的龙头和核心,使党员成为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为社区建设把握方向、提供保证,促进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深化发展,在建设社区、服务社区中凝聚人心、增强影响力、战斗力。
三是处理好工作进社区和工作布置给社委会的关系。当前,相当一部分同志把工作进社区与工作布置给社委会等同起来,一部分部门直接把工作交待给社委会,把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委会变成了自己的下属机构。而且台帐复杂、任务繁多,社区的同志有不少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