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台军将“精确纵深打击,提升早期预警、争取资讯优势”及“决战境外”的观念,作为未来建军备战的方向。将台军军事战略由“防卫固守、有效吓阻”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从表面上看,只是顺序作了调整,但强调的重点已发生了重要变化,甚至带有某些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在战场选择上,过去的战略强调的是以防御来吓阻大陆的进攻,固守台澎金马,增强防御能力,使大陆感到武力攻台要付出惨重代价,从而放弃武力攻台;而现在的战略强调的是以进攻来阻止大陆的进攻,要在台湾境外地区作战,把战场推向岛外,推到台湾海峡中线以西、大陆沿海甚至内陆。
第二,在战争时机的选择上,过去的战略强调的是以防御为主,不主动对大陆发起进攻,要有承受第一击的能力。虽然也表示防御中要有主动攻势的作为,但局限在战术层次。而现在的战略强调要建立先制反制、主动攻击的能力,在大陆发动攻击的同时发动攻击,甚至在发现大陆有武力攻台的意图与部署时,就先行发动攻击,迫使大陆放弃攻台行动,把先制反制、主动攻击提升到战略、战役层次。
第三,在打击目标上,过去的战略强调“阻敌于对岸,击敌于半渡,歼敌于滩头”,以打击军事目标与军事力量为主;现在的战略则强调不仅要打击军事目标与军力量,而且要攻击大陆重要的城市、交通、机场、港口及民生重要设施,打击大陆民心士气,制造后方动乱,以迫使大陆终止甚至放弃武力攻台行动。
台湾军方调整军事战略,以及陈水扁抛出“决战境外”的论调,不是偶然的,而是其坚持以我为敌的必然结果,也是其推行分裂路线的政治需要,其目的是要增加军事实力,增加以武拒统的筹码,最终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这种更加强调先制反制、主动进攻的军事战略,并由此带来的战场选择、战争时机、武器装备以及打击目标的显著变化,具有更大的威慑性、挑衅性与危害性。
整军备战的第二个方面是在调整军事战略的同时,继续加强建军备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一)是建立资讯战防能力。包括编列巨资制订“脉护计划”及“资安计划”,着力增强资讯战防护与攻击能力:成立资讯战专责部门,加强对官兵资讯知识的培训;凡军官出岛受训,以资讯专业为优先,并将电脑测验列为中将以下(含)军官晋升的重要考评内容;成立“资讯战实验室”,构建电脑病毒、电磁脉冲炸弹、病毒防护软件、网络监控系统等资讯武器,建立全军资讯战攻击能量;拟成立约人直属“参谋本部”的资讯部队;加强资讯战演训,将其列入军事演习的重要内容。
(二)是增强导弹防御能力。台军方称大陆的导弹已对台湾构成严重威胁,强调要本着“早期预警、立即反应、重叠拦截、有效摧毁”的作战指导,采取被动防御与主动拦截手段,按照“先低后高、先点后面”的理念,区分期程、整备战力,逐次建立“由近而远、由低而高、先保要害、次求全面”的导弹防御体系。包括谋求加入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竭力向美国购买艘“宙斯盾”级驱逐舰,增购套“爱国者”三型导弹,以及自行研制反导弹武器系统等。
(三)是加强军事演训。年以来,台军频繁举行各种军事演习,包括“联闪号”两栖登陆作战演习、“神弓号”导弹射击演习、“同心号”后备动员演习等。演习分别以“兵棋推演”与“局部验证”等方式实施,目的是对年度台军部队训练、战备实施成效总验收,并检验全民防卫动员支援军事作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台三军演习已经从过去每年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年次。
整军备战的第三个方面继续耗费巨资更新武器装备,着力提高台军现代化水平。
台军利用庞大的经费,继续大量研制与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年代以来,台湾大量购进先进武器和装备。先后向法国购买幻影,向美国购买了等先进战斗机以及“奇努克”军用直升机、改良型“鹰”式防空导弹、中程空对空导弹、改进型“小牛”空对地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铺路爪”长程预警雷达等等,这些武器装备都是美军正在列装甚至处于列装初期的最先进装备。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