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理论创新,也是行动指南。一个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要顺应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下面,分三个层次来讲。
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谓“先进生产力”,不是一般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指在生产力系统中,代表历史前进趋势,对社会进步推动最为强劲,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理论是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除了承认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外,并强调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的转换,自觉调整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关系,进而最大限度地解放社会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理论来源于dxp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等观点。同时,创新突破。将“发展”提高到“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发展”是一切的中心,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必须始终摆上执政兴国的第一位。
精神变物质。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始形成和逐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这年间,我国增加近倍,年均增长;外汇储备从亿美元增加到多亿美元,增长多倍,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同我国建交的国家从个增加到个,外国元首多人次先后访问中国,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强大威力和在国际外交上的巨大影响。
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入世纪,加快先进文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举足轻重。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根本宗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今天,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已得到相应的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不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要清醒地看到,执政党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发展先进文化,领导国家的历史责任之一是发展先进文化。要立足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能力的高度,大力倡导进步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广泛吸纳一切先进的科技人文知识,才能提高党对现代国家的驾驭能力,把握领导国家的主动权。
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是指价值取向不断进步、发展程度日益完善,包括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科技知识、文学艺术、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在内的各类文化。先进文化来源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发展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文化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必须广泛吸纳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价值的主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最广大人民”,不是指少数人,也不是一部分人,而是人民大众。所谓“根本利益”,不是指一般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是指全局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政治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防止失去生机活力,越要防止产生官僚主义,越要防止滋长既得利益,越要防止脱离群众,这一切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不是一句口号。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纵观近现代任何一个政党,无一不称其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人民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到头来,实践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