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口学校,群众文体活动场所,并配齐办公桌椅、办公电话、档案柜、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村改居”的社区居委会,原则上在原村委会的办公地点办公,确需新建的,由街道办事处负责选定地点,并组织建设。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不符合标准的,要按照要求进行改建扩建。新设立的社区居委会,可暂时与小区物业公司合署办公,挂两块牌子。各居委会要立足现有条件,逐步建设,逐步完善,力争利用至年的时间,将社区居委会建成机构健全、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自治组织。
(四)落实五项保障措施,健全完善社区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社区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是全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居委会建设的规划、重点项目的决策、政策法规的制定、社区居委会建设目标考评和相关问题的指导。其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对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对策。社区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进社区”活动,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各街道办事处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本街道社区居委会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社区居委会要强化大社区、大服务观念,主动密切与驻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以真诚服务赢得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驻区单位要树立“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意识,自觉把本单位的发展和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管理之中。
二是营造社区居委会建设良好氛围。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社区居委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上级和我市有关的政策规定。要注意抓好典型宣传,市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及时反映我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动态和工作经验,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以发挥典型带动效应。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动各级干部理直气壮地抓社区建设,把社区居委会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进一步形成全党重视、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是切实搞好社区各项管理工作。作为社区管理工作的主体组织,社区居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动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稳定工作。在这方面,干部的稳定和人心的稳定是关键。对于干部配备使用问题,要严格执行市里的有关规定,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对社区的群众,要坚持“五不变”原则,向他们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尤其要做好划归新的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居民户的工作,向他们说明白,在新的社区只是在社会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接受社区的管理,并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在经济关系、待遇上仍然在原社区居委会享受,以打消他们的种种疑虑。另一方面要做好与社区居民有直接关系的户口、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及物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市社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计生管理体制基本不变,驻区单位仍管理所属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对进入社区的流动人口、务工工商户,社区居委会要协助计生部门摸清底数,纳入管理;户籍管理,公安部门要抓好试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即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及时进行户口整顿,切实理顺好社区户籍关系;环境卫生除市环卫部门管理的路段外,由社区居委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搞好卫生清洁工作。卫生管理费经社区共建委员会协商同意,在街道的指导下,根据需要由街办城管所和社区居委会负责向辖区单位和居民收取。社区居委会要依据有关标准及时向建设部门交纳垃圾清运和处理费,防止双头收费。社区居委会可以采取公开招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各路段、街巷承包到人,落实责任,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是建立共建机制。社区居委会挂牌以后,要成立社区共建委员会,吸收辖区内所有单位参加,制定共建章程或共建公约,定期召开会议,共商社区建设发展大计。各共建单位要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全局观念,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建设原则,主动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工作重心放在指导、扶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上,坚持服务社区,保证“社区自治”,形成齐心协力建设社区的良好局面。
五是建立社区居委会建设考评体系。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首要评判标准,以居民和单位的参与度、社区治安安全度、社区环境满意度为考评指标,以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社区设施为考评内容,由各街道和民政部门在每年年终对每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综合评分,按得分多少评定社区居委会星级等次。今后,各部门推荐社区居委会为市以上级别的各类先进,要从星级社区居委会或被推荐项目的考评分最高的社区居委会中产生。同时,要把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