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讲正气。作为信访工作人员,我们接触的各类矛盾要比其他干部多,接触的上访群众比其他干部多,接触的社会阴暗面
比其他干部多,如果我们不能明辨是非,树立正气,鱼目混珠,那起码不会是一个合格的信访干部。因此,在工作当中我们应该不徇私情,公正办事,坚持真理,主持正义,明辩是非,扶正祛邪,特别是对待上访群众要实实在在,满腔热情。唯此,人民群众才会信任我们。
二、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时期信访干部要讲求职业道德,自觉树立起信访工作人员奋发有为的“六个形象”,即“政治清醒、信念坚定”的形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的形象,“勤奋工作、争创一流”的形象,“遵守纪律、维护团结”的形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形象。
一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这是信访干部职业道德要求的前提。作为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办理案件,还要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同时还要善于思考,把握规律,为领导提供参谋服务,更要不断研究探索,完善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这才是信访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只有热爱信访工作才能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要诚实有信、公正办案。这是信访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所谓诚实,就是要求信访干部忠诚老实,不弄虚作假,坚持讲真话,不讲假话、空话、大话;坚持讲信用,言行一致,不欺骗组织,不欺骗百姓。所谓公正,就是要求信访干部,处理信访问题要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分辩是非,正确执行政策,不以情代替政策;依法办访,秉公办事,不徇私舞弊;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三要尽职尽力,认真负责。这是信访干部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信访干部要以对党、对国家、对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竭尽全力,尽心尽责,满腔热情地做好信访工作。对内要向领导和机关负责,对外要向人民群众负责。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职责,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心群众的疾苦,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学会把“除法”用在困难上。众所周知,信访工作是一项责任心强、查处难度大、政策法律性强,难以被别人理解的工作。平时工作量大、面广、琐碎、繁杂,在接待、办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大家有置名利、地位、得失于度外;置困难、阻力、埋怨于脚下;置人情、关系、诽谤于脑后的胸怀,克服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办案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四要文明接待,注重实效。信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窗口”。这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表现。信访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文明接待,热情周到地为群众服务,对待上访群众不能敷衍,不能急躁,不能压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推、不拖,及时处理,在提高工作实效上狠下功夫。
三、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
党和国家政策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法律是我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做信访工作离不开政策,解决矛盾离不开法律。如果你不懂政策,不懂法律,说一些外行话,办一些外行事,工作起来就会苍白无力,甚至违法施政,怎么会宣传教育群众,群众又怎么会信服?纵观我们身边一些久拖不决矛盾激化的例子,大都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懂法律,以致造成小事办大,易事办难,大事办乱的严重后果。尤其在党和国家政策、法律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那种盛气凌人、方法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信访干部必须严格遵循和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这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信访干部要认真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来信访反映的问题哪些有道理,哪些有部分道理,哪些没有道理,哪些现在可以解决,哪些暂时还不能解决,以便给予明确的答复和正确的处理。有的同志做信访工作多年,但说话办事总是草率应付,对一些政策、法律问题支支吾吾,不能做出答复,其原因就是在于不能沉下心来学习。信访工作的实践一再证明,一个不学法、不懂法的信访干部是不可能想出解决问题好办法的,也就难以依法处理好各种问题。只有那些严格遵照政策和法律处理信访事项的同志,才有能力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
大家要结合县委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学习上用“加法”。一方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