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家游吸引大批城里人来农村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同时,农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工一条龙,吃、住、娱、购多种经营,农民不再将离乡进城作为感受现代生活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带来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农家游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农民视野,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改变了农民生活习惯,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农户通过硬化、绿化、美化庭院及改厨、改水、改厕和改造居住条件,从而对于改善乡村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都将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动作用。第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机会,能带动相关的xxxx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是相当明显的。我们围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农家游,带有季节性,有的劳动力旺季过后仍可以出去打工,增加更多的收益。总之,发展农家游还有许多好处,所以说我们应大力发展
从我们发展实践看,我们毕竟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思想观念尚需转变。部分乡镇干部和基层群众仍存在旅游与农村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的传统思想束缚。同时受片面生态观光旅游束缚,导致我们有关乡镇的部分领导的着眼点没有放在发展乡村农家游上,没有真正看到我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巨大的潜力,在发展“大旅游”上缺乏开拓思想和创新意识。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大部分农家游农户的庭院、客房、厨房、餐厅、厕所等配套设施相对还比较简陋;缺乏必要的消防消毒设备;排污、排水通道不畅;所在村组道路的硬化、村落的绿化、美化、亮化,及乡村旅游标志牌和宣传牌等配套设施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经营项目形式单一。当前我县农家游绝大多数以“吃农家饭”为主,经营项目只停留在提供餐饮的低层次服务上,缺乏具有满蒙民族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在旅游其它几个要素开发上还比较薄弱,使我县农家游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经济效益还比较低。四是规划布局特色不强。我县发展农家游的农户绝大部分是在原有房屋及庭院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在房屋造型、院落设计、屋内布局等建设上不能充分体现出民族化、个性化的特征。此外各乡镇在农家游的整体布局上也缺乏特色鲜明的规划设计,存在“村村一样、家家如此”的现象。五是服务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农家游从业人员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全局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对从事农家游农户在安全防范、卫生防疫、日常监督等管理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六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只限于在村口设个标志牌,打几条宣传标语,缺乏有创意有新意的包装推介,还没有真正把农家游作为×××围场整体旅游宣传的重要部分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
二、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006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新增农家游户5xxxx的发展目标,在农户的补助资金和部门帮扶力度上将会进一步加大。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刚才我已经提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些好处,既然有好处,我们就要加大力度,统一思想,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当做一项产业来抓。国家旅游局提出2006年旅游工作的主题“就是华夏乡村游”,各地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对于我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旅游就是“山山”、“水水”和古迹的观念。转变乡村没有什么风景可看,没有什么目标可游的观念,真正把着眼点放在乡村游上来面,改变我们多年来总是在坝上这个圈子做文章,局限于迎来送往,热热闹闹一阵风,结果带动效应不明显,景区发展不快的局面。真正让农民参与进来,得到实惠,延伸产业链更长。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有关乡镇要把发展乡村农家游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谋划,下大力度抓落实,要实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已将此项工作列入对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对成绩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