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磨砺教育和训练。这方面的途径、方式、方法、措施很高,最简单有效的是让未成年人接受劳动教育。劳动,朴实平淡,却是许多独生子女普遍欠缺的一课。要树立劳动是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观念,充分利用这种唾手可得的资源,帮助孩子们破除惰性心理和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培育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人问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回答是:“在幼儿园”。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答:“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也说明了道德实践的特殊意义。诚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样,通过主体自身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比单纯学习与接受他人的间接经验,效果要好得多、快得多。良好品德要从细节开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品质要从细节开始,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点滴小事做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化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我们不但应该成为未成年人的良师,也同时应该成为他们的益友,了解他们的兴趣、欲望、感情、想象、渴望,确实做到“知己知彼”,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3、致力整合资源。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需要各方直辖市、形成合力、共同来做。家庭、学校、社会是进行未成年人教育的三个主要环节。家庭教育是基础,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位老师,承担着对未成年人道德启蒙的重担,父母的意识举止、道德行为对子女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淳厚、朴实、正派的家风对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行具有重要影响。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社会环境的优劣,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塑造至关重要。未成年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易于熏溃陶染,可塑性极强。孔子认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好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孤立地抓青少年道德教育,是难以凑效的。必须以学校为龙头,以家作为基础,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委会为平台,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整合各种资源,凝成工作合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关工委在这方面可发挥联系面广、信息量大、有影响力对优势,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多做一些沟通协调、牵线搭桥的工作,力促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教师中间有心理问题的也不少,工作量增加、升学竞争激烈、职称评定受阻等,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关心学生,也需要关心教师更需要关心教改。有的地方,小学生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原因是没有时间读书,课业负担过重;二是无书可读,课外书都是作为辅导等,学生不知《青春之歌》是歌还是书,不知《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为何物,更没读过高尔基的一部作品。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全国有940xxxx农民在外打我,再加上在外地工作的城市居民和其他为了工作在外奔波的人们,估计有1亿多个父母常年不回家或经常不回家,许多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温存、沟通和呵护而不快乐,有的就走了下坡路。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也未必都快乐,有的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理解和尊重,使许多未成年人重身处优越的环境,都未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学习,享受花季年华应有的童真和乐趣。全国法法院判处的刑事犯罪中,未成年人居犯罪所占比率已上升到7.9,这也与父母离婚、家庭残缺有关。青少年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面梭镜,拆射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应在关心下一代的过程中,多做一些规律性层面的思考,给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继续与妇联、共青团、教育、政法等团体和部门配合,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
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目光投向孩子、投向未来。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重视、关心和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发展规划,摆到应有位置,积极参加有关活动,定期听取汇报,尽力帮助改善软件和硬件,为老同志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搞好后勤保障。要充分挖掘关心下一代工作资源的潜能,把“”工作作为人事、干部工作的继续,通过谈话、宣传生动、典型引导、表彰激励等形式,动员更多老同志投入这项事业。省直各部门要选配好关工委领导班子,充实关工委办公室力量。要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进社区、进村组活动。各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要主动与关工委加强协作,注意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关工委的老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几十年,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