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住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群众的愿望、符合群众的利益,让各族群众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围绕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扎扎实实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问题。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是大事,条件具备的要快办、办好,一时不具备的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办,决不能熟视无睹,久拖不决。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困难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切实把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着力解决好基层组织和基层班子建设问题。党员的先进性代表着党的先进性,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在各族群众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各族群众有没有感情,是识别一个干部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标准。现在中央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包括税费改革,基层干部国家财政保障工资,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干群利益冲突的基本保证。现在就是怎么样把基层组织抓好,把基层组织真正变成各族群众的主心骨。对我县来说,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坚决纠正个别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不讲政策、不讲法律、随心所欲的问题;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增强带领各族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今后的一个重点。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集体有钱了,才能拿出更多的钱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拿出更多的钱改善村容村貌,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也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干部的腰杆子才会硬朗起来,说话的分量自然就会加重,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提高,就会增强和巩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各乡镇党委、包村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村党组织适应新形势,立足资源优势,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增收渠道。自治州决定每年拿出20xxxx元贴息资金,用于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各村级组织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和使用办法,逐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真正实现有钱办事的目标。要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我们的干部来自群众,就应该扎根群众,既做群众的主心骨,又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改变一些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天天看到群众却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现象,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五)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常抓、严抓、实抓。从我县情况来看,个别党员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有的工作上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成天忙于应酬,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实际;有的弄虚作假,说假话、空话、套话;有的把手中的权利当成谋取私利的手段,吃拿卡要,违法违纪。这些问题值得警惕,必须要下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不解决好,不严刹这股歪风,损害的是干部形象,耽误的是事业发展,不仅给我县创新发展环境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更损害到党在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敞开大门吸引投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思想观念,凡是到我县来投资的外地客商,无论投资规模大小,无论投资方式如何,只要是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必须提供优质服务,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让企业少走弯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最大限度地创新发展环境。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观念,才能在作风上有所转变。全县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透明的办事程序和办事规则,进一步改进执法和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遏制办事不公、执法不严现象;纠正工作中的作风不实和不正之风,提高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广大党员时刻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心系群众、造福人民的思想境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甘于清贫的生活态度。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要清正廉洁,珍惜名誉,以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公仆形象取信于民。全县上下必须形成少说空话、多出实招、多干实事的大气候,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着力解决好党员和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总体上讲,我县各族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确有一些干部存在着精神不振,缺乏事业心、责任感等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