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能够通过这些监督员了解掌握一些正面渠道难以听到的情况,不失时机地抓好查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全民参与,以纠促建。加强行风建设,开展行风评议,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眼点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使群众更加满意。三年中,市纠风每年7-8月组织召开行风半年分析会,9月份在新闻媒体中开展舆论监督活动,10月份通过《余姚日报》组织开展“万人评行风”、“行风问卷”调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突出了全民参与,从而达到了影响大,了解深,评得准,纠得正的效果。市纠风办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团、政府综合监督部门、行风建设义务监督员中挑选42名政治素质好、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代表组成行风督查组与行风评议组,每年一次对评议部门的行风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由评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搜集与整理出有关评议材料,保证了行风评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促进了各行业部门的行风建设。 三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的行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利用行业特权“吃、拿、卡、要、报”等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过去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如对用电难、装电话难、办工商营业执照难等问题,群众的投诉意见较之过去有了明显减少,群众满意程度在提高,行业部门的形象在进一步改善。三年来,各部门拒贿却礼、上交礼品数量逐年增加,群众对十个部门的评议平均综合满意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提高了为民服务意识。随着行风评议的逐步深入,各部门的内部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与规范,率先在服务窗口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公开办事。各部门全面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改善了窗口的服务形象。如金融系统窗口单位推出服务承诺制,窗口实行规范服务。市建行规定“服务员与顾客争吵”视为违诺要扣罚奖金;市邮政局推行“星级营业员制”,市供电局实行电话“业扩报装制”,市卫生局开通了医疗“绿色通道”,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市公安“110”报警台为龙头,各有关公用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社会紧急救助网络工程的建立,使“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的服务承诺,落到了实处。 3、促进了业务建设的发展。通过行风建设,各部门的业务建设与各项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如金融,三年来各项存款增加了51亿元,增幅101.6%,贷款余额为61%,达到57.7亿元。市供电部门的年供电量,净增2.5亿度,设施投资1.6亿元,供电能力大为提高。 4、完善了监督机制。各部门改过去仅靠来信反映为群众广泛参与,并有组织地对行风建设进行监督,充分体现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如市税务部门取消了专管员制度,实行窗口服务、微机管理,实行税收征、管、查三分离,在稽查中实行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并推行税务干部工作联系单与廉政反馈卡制,强化了监督机制。又如市工商局积极探索行风建设新路子,在办理证、照、摊、费等环节上用制度加以规范,在办案中实行调查、审理、处罚“三交叉”,防止了乱收乱罚,办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 二、今年行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行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地推进我市的纠风与行风建设建设,为我市经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年我市行风建设着重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认真抓好十大行业的行风评议回头看。市政府与十个部门签订的三年行风建设目标责任状已经考评结束。通过考评,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作风、行业垄断、规范执法”等方面,群众满意程度还不够理想,个别行业部门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为巩固与深化行风建设已取得的成果,促进十大行业对评议反馈的意见落实到位,市里决定今年要重点抓好行风评议回头看。各部门要围绕行风评议反馈意见,重点解决1-2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分步落实。对个别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落实的,也要做好说服与宣传工作,以求得群众的理解。上半年,市纠风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十大重点部门进行暗访与督查,年底将再次有重点地组织行风复评,以看整改效果。做到整改不到位,评议不停止。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