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尽最大的努力为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满意和放心,使每个窗口真正成为具有良好形象和信誉的为民服务窗口。 (三)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搞好政务公开工作,需要我们全市上下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前提。但光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政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今年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和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上多做些文章。 一是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监督制度。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约制度,在公开办事制度、公开投诉办法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全面推行工作人员亮证、佩证服务,完善投诉举报网络,设立群众意见反馈箱,实施群众直接评议和意见反馈。组织推行内部督办制度,各单位要确定相应的组织机构(如人事、监察机构)执行内部督办任务,对办事全过程实行全程跟踪和监督。 二是要保证监督机制的经常性运行。市监察局、市纠风办等单位要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和行风监督,根据去年出台的《政务公开监督实施办法》要求,研究制订今年的具体工作计划,提出加强政务公开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多搞几次明查暗访活动,督促各单位落实各项公开制度,兑现各项服务承诺。同时,还要督促、指导各单位重视聘请一些基层群众和种类工商企业的职工担任义务监督员,以保证监督的群众性和有效性。 三是要充分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加强监督力度。要积极争取人大、政协的支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查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监督;积极借助司法机构力量强化监督力度,全面促进推行工作。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让全社会及时了解政务公开动态,有效地把各单位的政务公开制度置于人民群众的注视和监督之下。市委宣传部要牵头建立一个由各新闻单位参加的政务公开舆论监督中心,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真正起到舆论部门“为政府提个醒,为百姓搭个桥”的作用。 规范运行,把政务公开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是树立政府形象、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举措,不是一年半载就告段落的,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政务公开制度在全市全面推开以后,也就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工作的重心要转移到抓规范化上来。一是要根据全市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实践,通过全面、认真的总结分析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制订一套政务公开工作的运行机制,努力使政务公开制度化;二是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把政务公开列入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范畴,努力使政务公开经常化,并使之成为每个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三是要从公开的内容、形式、操作程序、监督保障机制等各个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和完善各单位的政务公开制度,努力使政务公开规范化。今年下半年,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要组织力量对市级部门的政务公开制度,进行认真的审核和论证,并采取适当的形式,将各部门的政务公开制度相对规范和固定下来,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长期持久。 第三个问题:强调几点工作要求 政务公开和行风建设这两项工作是我们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已经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政务公开和行风建设工作推向深入。 首先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识问题很重要,是工作能否深入下去的一个保证,认识上不去,工作就不可能深入。对这两项工作,我们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和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推行政务公开、开展行风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治本之策,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务必从思想上、行动上都给以足够的重视,切实把这两项工作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工作力度,不要当“名誉组长”、“挂名组长”,要经常过问,随时检查,督促落实,这样,工作才能有保证。 第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政务公开、开展行风建设是我们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强化宗旨观念,增强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要突出重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方便不方便作为衡量、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