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发展。到2006年底,全市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培育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优质生猪、柑橘、蔬菜等产业形成规模,培育省级名牌企业2家,全市5个乡镇被确定为“质量兴镇”示范乡镇。2006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质量工作的整体推进,促进了我市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市产品标准水平不高,采用国际标准的不足60%,产品质量合格率长期处在85%左右,与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规定“到2010年全国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制假售假屡禁不止。一些企业忽视质量,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有的甚至唯利是图,恶意制假售假,严重危害健康安全,尤其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机电产品等,由于质量差和假冒伪劣,问题频发,影响很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三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目前我市有食品生产加个企业108家,其中小企业、小作坊100家,占总数的92%,产品合格率低;种植养殖源头问题仍然存在,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各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抓好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加强领导,增添措施,真抓实干,切实抓好质量工作尤其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
三、强化措施,扎实开展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明确专项整治的“八项任务、二十项目标”。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全市的农产品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基本解决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
二是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是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各类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四是餐饮消费安全整治。由卫生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彻底解决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食品摊点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食堂和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
五是药品质量安全整治。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六是猪肉质量安全整治。由商务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七是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基本解决无证生产的问题;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高。
八是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牵头负责。到今年年底,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二)我市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初步安排
(1)突出重点产品。以小麦粉、挂面、肉制品、饮料、茶叶、白酒、蔬菜制品、豆制品、糕点食品、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12种食品作为重点监控对象,组织专项行动。
(2)突出重点单位。集中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和有质量劣迹、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3)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整治农村、城乡结合部和街道社区出租房等无三证生产和制假售假,而又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4)突出重点内容。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黑窝点。
8月31日——12月31日,集中四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9月2日前),宣传发动,培训学习。根据上级部署,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