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高度关注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今后的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切实增强“四个力”。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增强舆论掌控力。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及由此引发舆论危机并不可怕,只要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未雨绸缪,及时应对,到位而不缺位,适度而不过度,帮忙而不添乱,就能化危机为契机,变被动为主动。
坚持及时公开发布信息,增强舆论公信力。重大突发事件具有一种天然的高关注度,事件发生后社会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会急剧攀升。因此,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不能沉默与迟滞,必须见微知著、反应敏锐、着眼全局,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在信息发布时间上“先声夺人”,在信息内容发布上“先入为主”,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提升党和政府及传媒的公信力。
贯穿以人为本理念,增强舆论感染力。在迎战重大自然灾害和处理突发事件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统筹整合宣传资源,增强舆论聚合力。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种宣传资源,统筹各种宣传方式,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打好组合拳,打好总体战,才能形成舆论引导的集束效应和强大声势。
四要切实加强对社情民意的分析研判。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战略机
发挥社情民意“情雨表”的作用,积极调控社会心态。必须切实加强对社情民意的分析研判,深入了解、把握各种社会舆论,针对不同的社会舆论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和引导策略,不断壮大主流社会舆论。
发挥社情民意“预警器”的作用,有效防范社会风险。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密切追踪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关注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潜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争取应急处置主动权,把不稳定因素控制在内部,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社情民意“减压阀”的作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灵敏高效的利益诉求和反馈机制,使人们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能够得到充分表达。针对网上突发事件爆发升级快、公众参与度高、处置难度大的特点,要不断增强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网上舆论热点迅速处置工作机制,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互融中谋共识,逐步引导全社会形成理性、理智的心理情绪,培养合理、合法的行为习惯。
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和方针原则,全面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特别强调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和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日报社作为党的宣传舆论机构,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联系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为此我们要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服务。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第二、大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胡锦涛总书记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的“五个必须”,是对舆论引导工作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闻宣传战线与时俱进的新要求。这是党的新闻理论的一大创新和突破。我们要按照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