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的真切感受,鼠标轻轻一点,瞬间便可到达大洋彼岸,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网络中只有一个个独立存在的“点”,它的虚拟性破除了现实的拘束、时空的束缚,上网者在网络中可以表现出“本我”的一面。
3、网络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的分化。
网络化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网络化带来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并同经济的全球化互为促进。但是,由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网络化进程的不一致,将造成彼此间更大的“数字鸿沟”,并进一步拉大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同时,网络化进程还将造就一个全新的“产业”,甚至可能造就一个全新的社会。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因此重新整合,现存的人类社会存在构架也将因此而进一步改组。网络技术与即将展示力量的生物基因技术的共同作用,将可能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成形态,其影响力不亚于野蛮时代铁器的应用。
正因为网络强大的影响力和潜在的后续冲击力,使得整个社会,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均在寻求因应措施。传统的,被我国引以为“法宝”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被推到了网络的前台。
二、 网络革命给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我国国家建设正确航向的重要路标与动力。网络化进程在最初的技术性撞击之后便迅速燃起了思想变革的烈焰,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国内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了。
与传统媒体相比,因特网扩大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受众对信息的发布能力。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第一手材料,并在网上发表评论,实际上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一个新闻发布员、新闻评论员。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布者。网络上没有“一言堂”,有的是号称“自由论坛”的bbs,任何人,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也不分种族和性别,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每个机构甚至个人都可能成为对世界产生冲击的人。而且网络信息因其发布、传输、修改、复制的便捷性,任何话语都有可能迅速散布于世界各地,并快速地繁殖变异。网络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
2、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了网上信息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互联网上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经日益成为文化活动和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但这里各种信息良莠并存,既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甚至极端个人化的信息、封建迷信信息、色情淫秽暴力反动信息也获取了空前的滋生土壤。同时匿名化的效果也使得一些人随心所欲大发议论,一些不负责任的流言充斥网上,容易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影响网民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3、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部分网民心理人格的扭曲。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容易导致网民道德情感的弱化,增加情感隔阂,对上网者的心理、人格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过分沉溺于网络的上网者在虚拟世界中感觉发生错位,对现实与虚拟、真与假之间产生混淆。有的网民沉湎于网上世界,在生活中沉默寡言,但在网络交流中却异常活跃,逐渐形成双重甚至多重人格,造成了感觉与现实的严重脱节。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
4、网络化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必须有新的变革。
网络的离散性结构决定了网络中没有“把关人”,更没有权威者与说教者。在网上,有的是全球文化的交融,思想文化信息的多向贯通与舆论的多元表达。随着网络文化对人们的进一步熏陶,坚持平等、自由与宽容的原则将成为观点能为他人所接受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革新。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个人人格魅力在网络中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新形势下如何吸引网民的眼球,如何让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新的变革。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