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是否适当有效,要关注对经济技术、自然社会环境的评估,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和系统内部条件是否允许,要切实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注意时间的紧迫性和空间的合理性,确保工会决策目标取向正确有效。
法制化原则。工会必须适应党执政理念的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的转变,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寻求法制保护,保证广大职工相关利益。但规范化、法制化并不仅是制度的单纯制定,还包括制度的灵活性、制度的执行监督评估等,这也是需要提高对法制化认识的重要方面。通过灵活监督,对提高决策者的法治意识,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重大作用。另外,在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过程中,强化树立规范意识和法律观念,也是巩固工会科学决策已有成果,避免负面效应和决策失误,并保证工会科学决策的相对稳定和跨越发展的需要。只有相应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走依法制定决策、依法管理决策的道路,才能保证工会科学决策顺利进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的五个类型
决策组织制度。实现工会科学决策,应当从整顿组织入手,建立健全一系列新的决策组织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工会各级党委(组)的组织领导和议事决策制度,牢固树立依靠组织制度科学决策的思想,用组织制度约束自己的领导行为,真正实现决策的组织化。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会决策者职责,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工会决策者的地位和权限,为其行使科学决策提供制度推动和制度保证。再次,要进一步建立事业管理部门、组织计划部门、财务审计部门、论证评估部门、上下级和有关平行部门参与工会重大决策的制度,以便把计划、预算、评估、审监、决策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防止工会决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将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严谨、求实、有序、可靠的基础之上,保证各级工会决策工作不失职、不越位、不违法。
民主集中制度。在组织建立新的决策体系时,应该注意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集体的积极性,把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密切结合起来,以顺利实现决策的目标。当前,必须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按照决策的特点规律办事的制度建设,阻断决策失误产生的根源;二是专家学者和职工群众联合议事的制度建设,工会工作的大事,尤其是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都应该及时请专家学者召开联席会、组织职工代表召开职代会,参与讨论、分析和研究,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集体决策的制度建设,凡是关系工会建设、管理与发展的重大决策活动,都应该实行集体领导,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的决定。
外脑辅助制度。工会决策是决策者主观意志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反映,决策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人的能力密切相关,尽管有些情况下,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胆略和意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个人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处理问题的习惯、对事物把握的程度等都是影响个人决策的重要因素。为此,一要发挥智囊技术的作用,利用“外脑”广泛探索实现决策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二要在决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要定调子、设框框,否则会因为领导权威和“先入为主”的引导作用,影响和制约参谋咨询人员的创造力,难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决策方案。三要注意把握每个科学决策的本质特征,不要抓住一些细节问题不放,或是在一些不够完善的措施上纠缠不休。四要倡导创造性思维,打破常规,积极思考,敢于涉猎前人没有想过、没有讲过、没有干过的事。
科学程序制度。决策程序是人们从大量决策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供以指导决策的过程、步骤。科学的决策程序是主观与客观在决策活动中的有机统一。现实工作中,有很多决策是在直观和习惯的基础上制定的,并没有严格的决策程序而言。真正需要决策者倾注大量精力解决的,恰恰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而且越往高层,这类问题越多,越重要,也越复杂。就工会宏观决策而言,这类问题可能涉及到工会建设管理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全国性会费使用管理和收缴标准的修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