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不断强化发展观念、市场观念、开放观念。积极响应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决策,发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确立了“奋力崛起,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做出了大力推进东向发展的战略决策,形成了“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开发(长江、淮河)两流域、唱好‘黄''(黄山)‘煤''(两淮煤炭基地)戏”的区域发展思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
推进跨越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基础。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是后发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制度保证。我们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圆满完成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提前全面取消农业税;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国有资本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增强“两情”(对群众的感情、对工作的激情)、改进“两风”(领导作风、部门行风),行政效能有了明显提高。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保障,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推进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是支撑。“十五”期间,我们大力推进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战略,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7,形成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群,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特别是以奇瑞、江汽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成为我国民族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象征。进入“十一五”,我们大力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实施优势产业提升科技行动、高新技术跨越科技行动、现代农业科技行动和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崇尚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竞争合作的创新文化,努力建设创新型**。
推进跨越式发展,全民创业是根本。创业是富民之本、崛起之基。我们大力营造振兴**、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在全省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广泛动员城乡群众争创殷实家业,鼓励企业经营者做大做强企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创办企业,努力使一切创业能量完全释放,创业源泉充分涌流,创业活力竞相迸发,进一步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认真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坚持以增长方式转变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141.9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达816.2亿元,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4,为10年来最高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4,增幅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坚持工业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主要是工业不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集约发展,走适度超前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组织实施了“861”行动计划(即加快建设八大产业基地,构筑六大基础工程,到2010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xxxx亿元),努力锻造**工业化的“脊梁”。我们按照中央对中部地区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发展定位,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全面对接长三角为重点,大力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建成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枢纽。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