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优先、扶持创业,推进城乡就业一
体化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创造条件引导农民打工谋发展,创业促致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近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在1xxxx以上。
——以工带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狠抓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引进、培植力度,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xxxx家,其中华菱、康大xxxx龙头企业列入国家开发办重点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市经济开发区食品小区集聚3xxxx家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一个外向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去年完成农副产品出口额1.5亿美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订单农业”发展到2xxxx亩,深海抗风浪网箱达到80xxxx,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基地。近几年年均新造林1xxxx亩,达到9xxxx亩,实现人均一亩多林,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以工促农加快转移劳动力。一方面,通过发展壮大镇驻地经济,培植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使农民就近转移。泊里镇通过引进建设全省最大的乡镇购物超市,年营业额近400xxxx元,镇驻地提供就业岗位400xxxx个。另一方面,抓好在职农民工再培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近几年,市镇每年拿出100xxxx元,采用“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模式,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xxxx人以上,全市80的青壮年劳力实现了就业转移。
——放活发展“创业经济”。一是抓住水、电、路、通信、技能“五个要素”,市财政三年累计投入5亿元,为农民创业创造条件。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为农民创业提供机会。三是抓好信用社和供销社“两社”建设,为农民走向市场提供服务。近几年,全市年均新增农民创业“小老板”500xxxx,年均新增个体工商户xxxx多户。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着力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保证让大多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实施了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教育补助、生活救助等10项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市xxxx名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今年市财政安排380xxxx元,建立推行了覆盖1xxxx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工建设“老党员之家”,对建国前孤寡老党员实行集中供养。
——巩固提高农村教育。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财政年均安排2亿多元用于发展城乡教育事业,实现了农村教师工资统筹发放、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为农村小学生统一配设85辆班车,全市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5.xxxx,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达到5.xxxx人,其中民办学校黄海职业学院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典型学校。今年再新建改建50处农村幼儿园,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农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xxxx,全市9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达到700xxxx元,累计为农民报销医药费365xxxx元。今年市财政安排400xxxx元用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对村医实行补贴,对农村部分常见疾病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市场手段,在镇驻地和中心村建成一批集连锁超市、中介服务、农民教育、科普宣传、党员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举办了包含丰富文体活动的琅琊文化周和杜鹃花会,投资300xxxx元建设隐珠农民文化艺术中心,培植形成了张家楼达尼画家村、大珠山高裕画苑、大村龙马画院等xxxx特色文化村。其中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拥有画师50xxxx人、年出口油画作品xxxx件、实现出口创汇20xxxx美元,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执政为民、干群联动,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