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是否存在理性限度?经济增长如何持续促进快乐增长?如果经济有发展而快乐无提高,则经济增长定然无有意义。那么,经济增长又如何能够无限地正相关于人们的快乐?如果我们把经济的增长与人的自我实现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可能就都应刃而解了。
如何走向人文终极关怀
经济学诞生之初虽然就与人类的幸福、快乐密切相关,边沁、斯密、马歇尔等著名经济学家均对快乐、幸福的理论有过诸多阐述,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还把快乐作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根本范畴,但是在事实上,由于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样的快乐与幸福对人而言才具最高的形而上性质或终极意义,所以这样的经济学还远远没有走向所谓的人文终极关怀,达到人文终极关怀应有的水准与高度。
现代主流经济学在价值取向上走向单一,它只关注经济利益,重视物质财富,放弃了对人快乐与幸福的关注与思考,这样的经济学,当然与人类行为的人文终极关怀之间更是南辕而北辙,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新兴的快乐经济学重提快乐,主张“回到边沁”,以图“追索人类行为的真谛”,但实在说,这样的经济学由于也不能理解什么样的快乐与幸福对人而言才具最高的形而上性质或终极意义,所以它也仍然没有能走向真正的人文终极关怀,没有达到人文终极关怀应有的水准与高度,它在实际上仍然停留在人类行为的一般意义,没有达到“追索人类行为的真谛”!
经济学要走向人文终极关怀,笔者以为关键就在关注经济活动中人的自我、人自我生命的价值或意义,引导人们把自己的经济活动与自己的实现自我、实现自我的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紧密联系统一起来。关注经济活动,这是经济学的立身之本,使命所在。如果离开经济活动去研究所谓的人文终极关怀,这不是经济学所做的,这是经济学陷入了误区;关注经济活动中人的自我、人自我生命的价值或意义,这是经济学的人文终极意义或本质所在。不考虑和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经济学显然就失去了自己的核心内涵或人文本性。只有在价值取向上既关注人的物质利益,又关注人自身的价值或意义,把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自我实现即快乐工作联系起来,体现一种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自我发展同步,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发展的高度统一,物质特性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经济学,也是经济学的最高境界!
现实经济的深情呼唤
作为对人类行为——经济活动的反映,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的人文终极关怀,这是自然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就目前而言,经济学走向人文终极关怀似乎还有另一重要原因,这就是现实经济的深情呼唤。
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引导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只关注物质财富,重视收入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经济行为,造成了“物的法则”的胜利,“人的法则”的失灵,导致了人的“异化”,人成为“物”的奴隶。但是,现今,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在一些经济行业或领域,人的价值或意义正在为一些人所高度关注,人的地位正在逐步凸显和提升。比如,中国的中集公司、美国的星巴克公司、百事可乐公司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它们把企业的经营发展与企业员工实现个人生命的价值或意义紧密联系统一起来,使员工个人在企业的经营、发展活动中各从所好,所骋所长,充分施展自己,发挥个人的生命潜能,结果,不仅员工个人在企业中快乐工作,各得其所,活得高贵,有尊严,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实际上,一个企业,只有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或意义,让员工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如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不能使员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或意义,体验自己生命的快乐与幸福,员工的工作只限于解决自己的温饱或生计问题,那么员工还从哪里产生那种强劲的和持久不衰的深层工作动力呢?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