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路径依存性和顽固性。组工干部在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即组工文化的“外在新制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抵制与抵消作用。因此,组工文化的创新必须从转变观念与制度创新两方面入手,建立规范的现代文化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通过长时期的强制规范,以“新制度”来破解“潜规则”,让组工干部逐渐适应组工文化、熟悉组工文化、实践组工文化、体现组工文化,最终实现文化管理。
第四,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理性慎重地确定组工文化建设的不同标准。组工文化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有着不同的组工文化,有不同的组工精神、组工风格和组工干部的价值标准。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组工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组工文化,我们要充分考虑文化选择的"平台问题"和地域差距,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地方的特点、不同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三、以和谐高效为目标,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新时期组工文化
组工干部队伍的肌体细胞是“人”,加强组工队伍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人文化的关怀;组织部门的最终工作对象是“人”,服务好工作对象,必须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组织工作的实践主体是“人”,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坚持人本化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组工文化的外在形象主体是“人”,必须对组工干部强化管理,进行人格塑造。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性的组工文化,用“人文组工”来感染人、凝聚人、激励人,对于推进组织部门和谐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重视人文化关怀,构建以和谐团结为目标的团队文化。和谐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要着眼于构建目标一致、价值相同、步调统一的团队,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增强组工干部的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自觉维护好团队形象。坚持实施亲情管理、情感管理,把“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中着力营造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同事间协作进取,部门内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大力加强组工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传播新精神、宣传新思想、吸收新文化,创造既紧张严肃又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为组工干部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舞台。在组织部门内部建立无边界沟通机制,提倡深度交流、脑力激荡,多途径、全方位关注组工干部,真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通过友善、真诚、互助的人文关怀,增强组工干部对事业的责任心、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投入度,不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第二,突出人性化服务,构建以热情高效为目标的行为文化。
组织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反映出组工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折射出组工文化创建的成效,影响着组织部门的声誉和形象。要不断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理制、效能考评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推进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努力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要提高工作透明度,通过报刊、网络和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把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运作程序、办事流程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向广大党员群众公开,便于群众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联系党员干部群众,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批评和呼声,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效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质量,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赞许。
第三,实行人本化培养,构建以创新创优为目标的价值文化。
组工文化创建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就是全面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创新创优。要通过鼓励自学、跟办培训、脱产进修等多种渠道,对组工干部经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