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虽然宗族可能在村民自治中通过权力建构来控制村委会,但其权力的合法性始终是不足的,无论是行政村的全体村民意志的代表程度,还是上级政权的认可程度,都是有限的,而这正是宗族最终消亡的根源。宗族最终消亡的理由有:①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必然排斥传统小农经营模式,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现状必然会被机械化、科学化、市场化生产打破。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民家庭在同业生产中独立性增强,对宗族的互助需求自然减弱乃至最终排斥;而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宗族的经济互助变得毫无吸引力。②农村文化的现代化必然消除落后的宗族文化存在的基础。农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民主、自由、法制思想的深入,使宗族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范围和社会价值。③农村政治的现代化必然阻止宗族向乡村政治染指。随着政治文明的发展、乡村政治的完善、法律的健全,宗族将难以获取政治空间,因而失去了政治的庇护,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必然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⑴肖唐镖.农村宗族重建的普遍性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7
⑵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⑶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⑷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⑸赵旭东.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⑹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⑺唐军.蛰伏与绵延:当代华北村落家族的生长历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⑻王毅杰,袁亚愚.对建国以来我国乡村家族的探讨[j].开放时代,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