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中设党支部。这样,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居委会(村委会)上,而是对全社区各种组织进行领导。这样,扩大了党的领导,也有利于社区管理和稳定。如果在城中村推行村改居,那么,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会自然剥离。在没有土地资源开发或集体企业的村庄,村委会可以代管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村庄的集体资产。对有集体企业和土地资源开发的村庄,应该借鉴村改居的做法,成立村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将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剥离。
(二)扩大民主管理参与者。针对人口流动的特点,要打破户籍限制,将民主管理的参与者扩大到社区内的所有居民。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凡是在本社区居住、生活、工作一年以上的,都要纳入社区居民范畴内,享受《村委会组织法》或《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政治权利。特别是在社区的企业主和企业工人,更要积极将他们纳入社区居民,让他们参与社区民主管理,增强他们参与建设社区的积极性。给他们以社区居民待遇,对于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繁荣社区经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扩大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范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群众参与政府事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民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将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范围从本社区扩大到市、镇政府,畅通民情、民智、民权渠道,构建群众参与的政府工作机制。一要构建信息网络,广泛了解民意。“为政,通下情为急”。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网络、公开电话网络、舆情信息网络,使市镇两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到来自群众的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二要完善决策制度,广泛集中民智。通过建立公开接访制度、市镇两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包联村制度、一线工作法制度、听证制度、公示咨询制度等,把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直接推向群众,和群众面对面研究群众关心的问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确保了政府工作符合民意,体现民智,增强了政府工作的有效性。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民权。对群众的要求作出快速反应,迅速解决,是建设民主、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具体做法是:健全政策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普遍、强烈的重大性问题,制定长期性、政策性解决措施,形成长效政策机制;健全督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解到部门,签订办理责任书,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考核。健全效能监督机制,通过效能投诉服务,加大处理力度,提高办事效率,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尽快解决。
(四)扩大和加强农村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者,是社区工作的主体。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要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要结合财政转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任用、考核、监督、待遇、奖励机制,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逐步将村党组织成员、村委会成员、村会计、计生工作人员等转化为农村社区工作者。要结合镇政府机构改革,吸收镇机关干部到农村社区担任社区工作者。要开辟农村社区工作者任用新渠道,积极鼓励社区志愿者、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义务担任一定时期的社区工作者,弘扬奉献精神,促进乡风文明。要发展社区工作者协会,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工作水平。
思考之三: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以开展为民服务为根本,构筑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服务提出了非常系统、全面的要求。主要有:一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设施服务、行政审批服务、政务信息服务等。二是社区服务。包括社区各种组织提供的服务、社区居民的自助和互助服务、社区服务业提供的服务。目前,我市的为民服务代理工作已经形成规模,特别是市镇两级的为民服务机构建设、服务制度建设,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农村村落分散、社区服务业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弱势群体多等一系列困难,制约了农村为民服务的发展,这也正是农村社区服务中要解决的问题。莱西从2003年开始,推出了“为民服务代理”新举措,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亮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加强基层社区的为民服务工作及基层服务与政府服务之间的及时快捷。重点应该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市为民服务中心的龙头地位,建好全市为民服务平台。一要加强市为民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使其具备招商服务、为民服务、阳光服务和集中收费四大功能。二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建立中心大厅局域网、监控系统和收费软件系统,全面规范窗口服务行为;要实行局域网和互联网相结合,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