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整合镇级服务资源,加强镇为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按照“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原则选派人员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再安排管区及原单位工作,专职负责服务项目的受理、审核、收费、发证、报表和档案管理等。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将适合进驻为民服务中心办理的、与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进一步整合服务功能。镇为民服务中心要坚持“一事一地、充分授权”的运作原则,服务事项进入中心后,印章和收款票据要一并移交中心使用。要积极推行进村入户办事、集日设点集中办事等便民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免费服务。要健全中心工作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规范高效运转;要建立中心日常监督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三)夯实村级为民服务基础,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应将农村办公大院建成农村社区服务大院,成为农村社区各类组织服务的主阵地。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不足、办公服务设备落后,是制约社区服务的关键因素。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从根本上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要健全村级管理考核机制,将村为民服务工作纳入村级工作目标管理,与村党组织书记和代理员工资挂钩,激发村级工作活力,实现市、镇、村三级服务联动。应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思考之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以开展社区活动为载体,激发社区居民共建社区热情
农村居民的文明程度,是文明社区的重要标志。建设文明型农村社区,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居民文明程度这一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社区活动,激发农村居民热爱社区、共建社区的积极热情。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文化活动。要开展好农村图书室援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要抓好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农村文化广场、远程教育、农村宣讲团、电视专栏、农村老干部协会、农村学校等渠道,开展对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改变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生活陋习,提高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层次的提升,从思想、行为上达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生活层次,使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得到实现。要区分层次,兼顾爱好,着眼多数,自主自愿,体现群众性,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要重视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推进城市文化人才进农村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中的文化骨干进行培训,为建设文明型社区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广泛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在社区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要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把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要充分调动社区普通居民和驻在社区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实现共驻共建。社区党组织、村委会是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在新形势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和人士到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搭建平台。社区民间组织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各类社区民间组织都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带领本组织成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设立多种奖项表彰一批社区先进志愿者,使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及时得到社会的肯定。积极推行“志愿服务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使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积极创造条件,为社区志愿者就业、兼职、才智体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切实维护社区志愿者自身合法利益。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户是社区的细胞。户的文明程度决定社区的文明程度。实践证明,村庄开展的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邻居等评比活动,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对各种文明户的评比活动进行总结,进一步指导农村社区更好地开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