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六个必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理解六个原则有以下三点:一是六个原则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力,保证,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二是以人为本是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三是六个必须极大推进并发展了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五方面内容。
“5”:构建和谐社会的五个方面部署。即: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把握五个方面的部署有以下三点:首先,五个方面的部署都是针对目前社会上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的。五个方面的部署出台了2xxxx具体措施。其次,五个方面部署都是围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主线和红线,都是解决老百姓最为关心、最为密切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第三,五个方面的部署体现了党中央的民生、民本、民力的正确导向,落脚点是解决民生的三要素:就业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6”:六大制度建设。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六大制度建设有三个关键点:补低、扩中、调高。六大制度建设有三点:第一,六大制度建设体现了hjt同志2005年2月11日讲得,以制度建设为依托。第二,着力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基本条件。制度公平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六大制度建设能够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的完善。这六个完善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体现基本制度的具体体制。真正和谐的社会是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力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并和谐的社会。
“1”:一个关键。《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构建和谐社会。党的领导内涵是十六个字: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以“党风促进政风带民风”,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与保证;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保证党内和谐,推进党的建设。
三、构建和谐社会政策趋向集中大对策选择
第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对策。首先,以人为本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高原则是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决定的。其次,以人为本是这届党中央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最后,以人为本才能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
第二、制度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和切入点。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目前分配中存在的不公问题,理性对待和解决分配不公,以六大制度建设构建我国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以公平正义为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和价值取向。首先,和谐文化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其次,领导干部要学会在一主多元文化格局下领导建设先进文化。最后,领导干部要吸取苏共在文化建设上失败的教训,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
第四、党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保证。首先,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领导干部要明确党对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其次,领导干部要做实现党内和谐的榜样,以促进社会和谐。要深刻理解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内涵。最后,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建设实现党内和谐。
四、决定中的“30”个第一
1、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体现;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4、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5、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上,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
6、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7、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