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设,形成持续向上的精神氛围。
适者生存原则:理念、价值观要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不能脱离所处的环境,搞"风景这边独好",否则容易受周边的侵蚀,令文化力大打折扣,做到"甚于蓝"而不忘"出于蓝"。文化要有环境和土壤,这样才能根深叶茂。
流动性原则:一个单位的文化是为一个单位的中心目标任务服务的。目标有阶段性,单位的发展也有阶段性,作为单位的文化也应该随单位的发展变化,随员工个体思想状况行为特点的变化而变化。文化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2、构建的步骤
第一步:提出精神、理念、价值观
根据单位的物质环境、人文状况,用简练明快的语言提炼出单位所需要的价值观、信仰、追求。
文化要有系统性,最好能覆盖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这样每个方面和环节都会有精神、有信仰来统领,都会沿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如果单位观念、思路不新不清,员工的态度比较被动和消极,对观念、态度这一块可以提出"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人生",强调思路和态度的重要。如果大家在工作中困难多,信心不足,又喜欢找借口敷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提出"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任何借口",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组织的执行能力。针对单位成员主动性不强,被动应付的情况,可以提出"凡事应该主动出击",倡导并强化主动精神。针对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协调难度大的局面,可以提出"用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提倡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文化理念的提出要切合单位的特殊属性,并因此区别于其他单位。德鲁克说:在所有的组织中,约90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仅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该组织的特定使命、特定文化和特定语言。
第二步:文化的推介宣贯
监狱文化一经提炼出,就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贯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广播、局域网宣传推介,内部电视摄制理念短片推介,上大课进行系统宣讲,各种会议重点强调,各层次工作案例讲评推介,结合工作开展不同范围的讨论,宣传牌、胸卡理念展示,有关印刷品上的刻意标识等等,使文化有声、有形、有影。文化因此将成为警察职工心底深刻的烙印。
第三步,推出典型的人、事及活动仪式
文化属于精神层面,要让人真切地感知、理解、掌握并践行,必须要将精神物化,要通过一些典型的人和物进行诠释。所谓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分正反两方面。对符合监狱文化的典型的人和物,要进行分析、宣传和推广;对有悖于监狱文化的典型案例,要予以曝光,剖析其成因、影响。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将所倡导的价值观生动化、具体化。
另外,通过一系列活动仪式,将监狱文化进行视觉展示和强化,增强凝聚力和归宿感。如定期的升旗仪式、某些场合规定动作、生日温馨馈赠、工作时段轻松一刻节目、每晚的职工之家娱乐、各种大型的演出及比赛等,使监狱文化以故事、仪式、物质象征和语言等多种形式传递给警察。
第四步:建立长效机制
监狱文化经过确立以后,首先要进行推介和宣传,同时要不断推出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文化的诠释和强化。文化的终极效用就是要使那些正面的典型的人和事长期出现,甚至成为习惯,从而推动组织持续地向前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使所推崇的人和事长期涌现呢?这就要靠机制,要靠长效机制。比如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所鼓励的工作作风、行为方式给予表扬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可以是精神上的(授予荣誉称号等),也可以提供更高的工作平台,提拔重用等。对所否定的行为作派,一旦出现便给予约束和惩处。
监狱文化在维系和强化的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三个因素,即对各级领导的甄选,确保骨干的价值观与监狱的价值观基本一致;主要领导的言行,通过主要领导的所作所为,把行为准则渗透到监狱的各个层面;对新警察的同化,新警察往往对监狱文化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