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从发展速度看,我国居民收入由世界上最平均的一个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差距最大的国家只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为国际所罕见。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1984年为0.24,199
0年为0.32,1996年为0.33,2002年为0.46,2004年为0.47,20年翻了一番。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到3000美元的社会阶段,既是可能的经济腾飞期,也是社会矛盾易发期。有些国家由此出发经济再上一个台阶,成为了发达国家。而更多的国家则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导致了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收入差距是否合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这一敏感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又如此之大,加速推进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初次分配不太合理
初次分配中存在着一些不平等、不公平现象,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一些部门凭借“行政权利”获得大量额外收益。根据有关资料,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公车消费3986亿元,公款出境旅游2400亿元,公款赌资外流2000亿元,合计12086亿元。这一规模占当年各项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的47,并远远高于同期的国防开支。二是垄断行业以垄断地位获取收益,垄断行业内职工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员工,许多企业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10倍。根据国资委编制的统计年报,2005年利润排名前4xxxx的企业,平分了600xxxx亿央企利润中的95。其中有1xxxx企业的利润都超过了100亿,而这1xxxx企业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和电力系统等垄断行业。。三是地区改革开放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一定的地区差别。部分地区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际贸易,居民分享到国际分工的好处,收入增长明显要快一些。与此同时,外资流入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增加的机会也要多一些。四是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偏低。有关资料显示,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收入分配比重在1998年为68.6:13.9:17.5,到2003年发展为61.8:15.1:23.1,其中,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了6.xxxx百分点,政府的比重上升了5.xxxx百分点。
二次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
当前,政府“二次分配”作用的弱化,主要体现在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机制不健全;“偷、漏、逃、抗税”严重,对非法收入处罚乏力;在税收收入连年大增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税收流失额也在趋于扩大。据专家保守估计,2004年我国税收流失额至少4500亿元,税收流失率在1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低收入群体有效保障基础薄弱,难以得到有效援助。比如说,中国养老保险覆盖人口与城镇人口数量就存在较大差距,1989年是1.37亿人,到了2004年发展到1.93亿人,两者之间的缺口有所扩大。
更为严重的是,由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本来的作用是要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在公平方面的不足,但在我国却在一定程度存在着“逆向调节”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少数高收入者缴纳税收应占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部分,如美国1991年10的最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税比重在80以上。但在我国,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高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收难以有效征收到位,而个人所得税起点偏低(即使从80xxxx提升为160xxxx以后这一问题依然存在)使得大多数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最后导致一个现象就是,按照国际惯例不该交税甚至应该成为政府补贴对象的中低收入阶层成为了交税主力,而本该成为交税主力的高收入阶层却往往成为漏税逃税大户。
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
在很多国家,除了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之外,慈善公益事业也较为发达,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的捐助活动,许多富人的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了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因而,被学者称为第三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中,一次分配是原始分配,二次分配是对一次分配的调整,以政府调节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三次分配则是对二次分配的补充,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调节的不足。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与政治的,因而发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慈善机构10xxxx家,但所掌握的总额还不到gdp的0.5,而美国每年捐赠的慈善公益资金高达gdp的9。初步分析,目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