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培训滞后,用人制度不活,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使基层央行缺乏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利于央行事业的发展。
四是可操作手段不足。基层央行作为国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传导末梢,通过政策引导、“窗口指导”等方式,本着引导而不干预的原则加大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引导,并不断探索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途径,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基层行可供运用的有效操作工具不足,在引导信贷投向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如目前存款准备金、利率、[范文为◇ 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 外部链接!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都集中在总行,再贷款、再贴现的审批权集中在分行,中支以下缺乏调控手段。这在目前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基层央行的调控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工作难度较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
五是对县支行工作的指导手段有限。目前分支行对县支行货币政策执行的指导一般仅限于传达文件精神,县支行在执行、传导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具体的工作标准、要求可供参考,使基层行传导货币政策功能弱化。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层央行需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职能调整后中央银行所处的特殊地位及肩负的重要职责,基层央行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职能转变后的工作重心,重点应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在货币政策分析、监测、引导上下功夫,增强宏观调控意识,提高执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货币政策既要保持货币供应量一定速度的增长,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经济过热和金融风险。按照这一宗旨,基层央行要找准货币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切入点,促进地方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一是要对总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在辖区内积极进行宣传、传导和组织贯彻落实;二是要紧密依靠政府对经济金融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作用,构建银行、企业的沟通和互动平台,努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三要加大“窗口指导”工作力度,针对本辖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合理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意防止再次出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四是对当前出现的经济过热态势,对基层地区出现的投资热和房地产热等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随波逐流,不加分辨地主动迎合,而要立足本地实际,在贯彻货币政策过程中追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做到力促经济发展,又要增强执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维护好地区金融稳定;五是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及时反馈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和问题,对物价走势、社会资金流动、重点行业贷款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作出准确、超前的判断,并及时建议上级行运用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及早进行调控,为上级行决策提供参考;六是要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实施微调;七是要整合资源,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央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基层央行把握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二)努力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我国目前维护金融稳定有三道防线: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审慎性监管;二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其中中央银行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履行最后职责。但是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不是被动的和事后的,为了避免造成事后不可避免的损失,减少风险处置的成本,人民银行必须提前参与风险化解工作。
一要尽快建立及时有效的分析监测机制。首先,要建立涵盖整个金融系统的统计监测体系,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数据涵盖其中,为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第二,要整合调研力量,加大对经济、金融风险情况的监测分析和专题调研。如对具有普遍性或全局性风险隐患的经济、社会因素,信贷投向情况,整个金融业风险情况以及交叉性金融工具风险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发现的风险性苗头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调研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要建立灵敏快捷的预警通报机制,及时向金融机构和银监局通报预警信号,使其采取措施及时化解,以遏制风险的蔓延;
三要建立科学的处置机制,防止风险蔓延。一是可以直接进入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以确认风险的性质、严重程度并研究提出风险的化解措施。二是与其他宏观调控部门及监管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和责任及时介入风险处置。三是建立科学的最后贷款人理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