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要进一步增强防范的主动性,切实落实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等措施,真正建立警力倾斜机制,确保一线警力;要积极发动各种治安防范力量,扩大防范的空间,减少空白地段;要下大力气整合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建立健全与公安一线警力的联防互动机制,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压缩社会面的多发性案件。
二是特种行业、重点场所和要害部位的治安防控网络。这是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工商、文化、通讯管理等部门要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职能作用,对机动车交易市场、收旧修理行业、印刷业、娱乐服务场所、“网吧”以及其它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行业和场所,要加大整治和规范管理力度。对党政首脑机关、金融网点、大型公共场所及供电、供水等要害部位和重点场所,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三是社区治安防控网络。社区治安防范是整个治安防范工作酌基础,社区警务和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是社区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抓住当前开展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将社区建设与社区警务和治安防范机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严防脱节。要全面建立起以社区民警为骨干、各种群防群治队伍联动的社区治安防控体制。此外,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要明确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治安防范中的职责。
四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网络。要把企事业治安保卫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治安防范责任;进一步健全保卫组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保卫队伍。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要争取建立专门的治安防范机构和队伍,并带动区域内厂企之间的互动联防。
五是各种边缘地区的治安联防网络。在学校周边、企业周边、铁路沿线等治安复杂的边缘地区,要建立健全治安联防机制,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工作到位,通过广泛开展警校、企地、路地、军地共建等活动,长抓不懈,形成合力,使防范工作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
三、组织新突破
要在年内实现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严打”整治目标,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必须抓住重点,加强治安防范,严防严管严治,特别要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组织新突破:
1.在大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专群力量相结合的社会面防控机制上抓突破,压缩多发性、可防性犯罪。我市的“双抢”、“双盗”案件较多,直接影响群众的安全,而这些案件又是可防性案件,只要防范措施到位就可以大幅压减。为此,要增强社会面控制能力,公安机关要结合机构改革,向科学管理要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放在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线,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加强110报警服务和治安岗亭建设,实行巡警、交警、治安队联动。一线警种上岗执勤方式要实行“网格化”的街面巡逻,步行、自行车、机动车相结合的方式,各自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全天候巡逻伏击。要根据多发性犯罪的时间特点灵活部署警力,增强夜间警力,改变以往“老鼠夜间出动,猫儿白天上班”的被动局面,避免出现防范上的时间空白。要建立、健全对一线巡逻警力的约束奖惩机制,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措施,任务具体化,确保执勤实效。针对盗抢机动车案件,各地要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布建,规范管理,完善保管制度和防范措施。
2.在外来暂住人员、出租屋管理工作上抓突破,管好管住流动人口。当前,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管好外来暂住人员、出租屋,对于压缩发案、缓解治安压力,促进城市软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把外来暂住人员、出租屋管理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政府牵头,各家参与,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专门管理工作机构和队伍,确保管理队伍不散、管理工作不滑坡。收容遣送工作与一个地方治安状况、城市管理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各地要认真执行省人大4月份颁发的《×××收容遣送管理规定》,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公安依法收容,民政文明管理,卫生医疗救治,财政保障经费,交通保证运力,民政、公安、武警一起送”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3.在吸毒人员的收戒工作上抓突破,遏制吸毒人员的犯罪。吸毒人员是犯罪高发群体,在刑事作案人员中占有很大比例。对吸毒人员的监管跟不上,必然滋生许多治安问题,成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