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建议
本着动力、能力、压力机制“三力建设”一起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原则,我们对于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卫生组织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初
步建议:
(一)以改革的精神规划农村社区卫生组织体系,重建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的网底。
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是农村卫生公共设施的网底工程,要以覆盖农村全部人口为目标,而不应择优投入几个“重点村卫生室”以示政绩。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乡镇卫生院的下属机构,网底的硬件建设投入要结合乡镇卫生院的配套改革通盘规划。要以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体制改革基本到位作为政府投入的前提,凡是达不到标准的可暂缓投入。投入资金可来自中央政府拨专款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凡投入硬件的卫生院和下属的社区服务站,均须进行外界评估。要特别说明的是,三级网的网底原为村卫生室。但据实地考察,村卫生室大都名存实亡,原有的村医或成行医个体户或将卖药视为家庭副业经营。国家投入到村卫生室的资金演变为对个体农民的馈赠(其中不少是村干或者其亲戚),大都使得富户更富,未能产生所期望的公共效益。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以成本效益为原则,逐个筛选,将合格且又愿意入网的村医和家庭户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网络建设的资源,一旦入网,就要依照统一规范进行公共管理。
(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经费来源,整合农村卫生发展政策。
根据试点经验,人均10-1xxxx左右基本上可以保证一个1.xxxx人口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年运行经费需要。这笔钱既可考虑从中央和地方新增加的“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资金中出,又可考虑从农民投保新型合作医疗个人账户的资金中出,还可以考虑配比法。即无论大病小病,住院保障还是社区服务,都采取农民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合作出资的方式,不过,不再保留个人账户(目前农民存在个人账户的钱大都成为死钱,主要起心理安慰作用,不能投入运转)。如农民目前每人每年为新型合作医疗出资1xxxx,政府补贴3xxxx。可以将4xxxx中的1xxxx用于社区卫生服务,3xxxx用于大病和住院保险。由此,以大病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就可以自然地扩展为包含社区卫生服务在内的系统整合的农村卫生发展政策。
(三)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目标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培育补偿与制衡并举的机制。
乡镇卫生院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赢利,而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网底建设规划后,以中央政府为首的各级政府负责进行软硬件的能力投资,社区政府(地段、镇)负责支持农民组织进行监督,乡镇卫生院负责内部改革。在宏观环境得到改善的条件下,乡镇卫生院完全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调配人力。在职人员凡不服从分配下基层者一概以自动下岗论处;同时可不拘一格地招聘合格的社区卫生人员,实行社区服务站竞聘上岗制。上岗者一律采取基本工资加奖金(根据工作表现)的政策,新旧人员使用、培养一律,社会保障制度也要逐步走向一律。在补偿制度落实的同时加强制度制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免
费或收取材料费,基本药品的销售实行低差价或零差价。
(四)制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政府应当组织力量(包括专家和有丰富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经验的乡村医生)研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制订不同级别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上岗资格以及考核标准,编写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教材,支持与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五)培育农民健康合作组织。
以社会组织登记政策和政府发动各类基金会给予大力支持的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和推进农民医疗合作社或健康合作社,以探索有组织的农民群众参与卫生监督的制度化或者半制度化模式。
(六)支持综合性试点。
以上各条均可先试点,后推广。建议中央政府责成有关机构牵头,允许和鼓励相关研究机构与试点地段挂钩,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改革与新型合作医疗相互配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改革试点,给予这类试点一定的政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