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健康、文明、祥和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把好的方针政策制定了,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将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着这美好的蓝图而努力奋斗呢?除了靠各级党委和政府,更需要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村干部。选好建好村干部队伍,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笔者就村干部的培养、选拔等方面谈点思考。
一、村干部基本状况
溶溪镇现辖xxxx居委会和xxxx行政村,共5xxxx村(居)民小组,2200xxxx人。支部书记xxxx,从年龄结构上看:36—45岁xxxx,46—54岁xxxx,55岁以上xxxx;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xxxx,高中(含中专)xxxx,其中xxxx是2005年毕业于县农广校中专。家庭具有固定收入产业的xxxx,经济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仅xxxx。村居主任xxxx,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xxxx,36—45岁xxxx,46—54岁xxxx;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xxxx,高中(含中专)xxxx。家庭具有固定收入产业的xxxx,经济收入排在本村居前列的xxxx。文书xxxx,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xxxx,36—45岁xxxx,46—54岁xxxx;从文化结构看:初中xxxx,中专xxxx(其中xxxx毕业于县农广校中专),大专xxxx;家庭有固定收入产业的xxxx,经济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xxxx。上述情况表明,农村基层干部“一高三低”现象仍旧十分突出(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低、致富能力低、年龄偏高)。村干部思个人家庭经济发展的多,谋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少。在工作方法上,大多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方式方法,以行政强制命令的多,以安排部署的多,以会传达会议的多,对“三会一课”、“一事一议”等制度运用的不是很好。有的甚至有宗族思想和家族作风。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二、村干部培养选拔上存在的困难
目前,在农村干部培养、选拔上普遍存在三难问题。一是农村普遍存在缺乏优秀人才可选,更缺能人可选。大量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留下来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的需要。在调查中发现,平坝地区,除进厂务工、经商、从事运输、建筑、办实体等外,百分之六十的中青年在外务工,偏远落后的山村,百分之八十的中青年在外打工,甚至有的地方16岁至45岁的基本没有在家务农。二是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主要是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普遍较差。三是“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的现象日益突出。农村中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中青年通过打工,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强了致富的本领,有的率先实现了×××。他们将打工、经商、办实体与种养植的收入与当村干部的报酬相比较,绝大多数不愿意当村干部。
三、对村干部培养选拔的思考及建议
(一)健全村干部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村干部的表率作用。以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为抓手,着手抓好“领头雁”的培养选拔。一是定标准,按照“有为民思想,有政策水平,有工作能力,有务实作风,有服务精神,有廉明正气”的目标,注重梯次年龄结构。二是定职数,按照村规模大小,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自然因素等确定村干部职数,规定专兼职干部职数和条件。三是定程序,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严格程序,扩大选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采取“公推直选”。四是拓宽渠道,打破行业、身份、地域的限制,着重从农村致富能人、科技能手、转业军人、外出务工青年、个体工商户中选拔优秀人才。三是注重选拔开拓型、复合型、公认型村干部。六是注重选拔愿干事、会干事和能干事的优秀人才,同时严把政治素质关,采取“内选、回请、外聘”等形式,拓宽村干部培养选拔渠道。
(二)建立村干部教育培养机制,着力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村干部的培养选拔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干部的教育培训则更是基础。针对村干部培训中“政治培训多专业技能培训少,以会代训多专门培训少,临时培训多计划培训少,本地培训多外出参观学习少,任务培训多学历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