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国有企业的工作机制不动摇,提高工作运行质量和效率、效益是重中之重。国有企业的工作机制是由其工作性质、内容、范围等因素而决定的,同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来比,既有它僵化、死板、教条的一面,又有它讲规范、讲程序、讲科学的先进性。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国有企业的工作机制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机制创新,努力探索新时期党政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途径。一要在建立完善党委、行政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工作制度等方面要有新突破;二要在建立和完善经营承包机制、工作绩效量化考核机制、综合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软和硬要素相结合的约束机制、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方面要有新突破;三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党政工作水平和效率方面要有新突破;四要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方法和研究现代管理理论方面要有新突破,提升公司党政工作管理文化含量和高新技术含量。
4、坚持国有企业的根本目的不动摇,充分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安置效益的统一。这是由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企业属性三大根本属性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概括起来有三大任务,一要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二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三要代表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大局稳定和职
队伍的稳定。这三大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规定了国有企业的基本职责和根本目的。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我们做决策、谋思路、做事情和思考问题等都要以完成“三大任务”为根本目的,都要以讲求“三个效益”为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五个强化”。第一,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不仅仅是完成经济考核指标,更重要的是政治任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强化政治观念。第二,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进一步强化顾大局、识大体、抓大事、形成“大气候”的责任意识。第三,不遗余力地推进体制、制度、技术、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我们面临的“五大课题”,要想使之成为“五大亮点”,必须进一步强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第四,开发拳头产品,上高附加值的项目和上安置效益好的项目,才能增加企业的“造血功能”和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对多种经营单位不能光“输血”还要“造血”,必须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五,代表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的思想,把职工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信号,检验我们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验证我们的思想和作风。
(二)正确处理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一个企业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共同愿景、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就必然是短命的企业和缺乏生机活力的企业。因此,正确处理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和谋划的重大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们公司已制订了长期规划,确定了以“4 1”企业发展战略和五项战略性工作为基本主线的战略管理体系。基层建设、科技发展、教育培训、设备研制等专项工作在“4 1”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形成了各自的3-5年工作规划,形成了从上而下、从总体到局部的战略管理体系。每年年初,公司各单位和各部门都制订实施了年度工作计划,服从服务于公司长期规划,实现了长规划和短安排的协调统一。
今后,在统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坚持实施“4 1”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从公司到各单位和各部门要坚持完善战略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运行质量和水平。我们不能只规划不实施,“纸上谈兵”;不能光安排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