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团伙。全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县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96.84%的公民对治安状况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 (四)“无毒县”成果得到巩固。禁毒委成员单位齐抓共管,以公安为骨干力量的“无毒县”创建巩固发展工作,严格执行“四禁并举,堵源截流”和“有毒禁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的方针,按照“四无”目标,开辟“三大战场”,强化禁毒斗争策略,把防范措施落实到乡(镇)村社,责任分解到千家万户,确保了“无毒县”创建目标的基本实现。一是加大“双向”查缉力度,狠狠打击毒品犯罪。去年,共查破毒品案件22件,缴获毒品45.033千克,毒资89.6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52人。二是健全和完善禁毒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各单位签订了《禁毒责任书》。重新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县禁毒办加强对禁毒工作责任制的督促检查,并实行领导查究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把禁毒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加强禁毒宣传,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去年,县禁毒委召开了委员会成员单位会议,下发了巩固“无毒县”工作措施,在两个禁毒日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禁毒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吸毒人员普查工作。去年,县禁毒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普查工作,对原有的吸毒在册人员全部进行了摸排,并将吸食“冰毒”、“摇头丸”等毒品人员作为一个重点,经过调查,未发现新增吸毒人员。五是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尿检,打击零星吸贩毒人员,彻底消除地下毒品市场。通过强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筑起层层防线,确保了我县年内无一名新增吸毒人员,巩固了“无毒县”成果。 (五)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一是强化治安管理,努力减少治安隐患,以“严打”整治斗争为契机,以打促防,大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一年来,全县共查处治安案件210件,共查处违法人员523人,收缴民用枪支30支、手榴弹1枚、炸药59.6公斤、雷管39枚、火线652米,有效的防止了案件和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隐患。交警部门以开展“2003年严防道路交通事故战役”为工作重心,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大的专项行动3次。通过日常的交通管理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基本保持了我县交通安全的平稳态势。一年来,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31起,其中重大事故10起,一般事故21起,死亡12人,受伤23人,直接经济损失15.13万元。三是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消防工作坚持按照“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适时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全年,共发生火灾4起,造成经济损失5280元。 (六)治安防范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调动政法各部门和综治委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内部单位党团员、青年志愿者、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在全县各级各部门、企业、学校、厂矿、农村、社区普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通过这一工程建设,全县在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和专群结合的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治安防范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得到进一步确立。在3个试点社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实施,综治委(办)督促,公安机关发挥骨干作用,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安防范新格局,各种治安防范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适应新形势的治安防控新模式已呈雏形,整体防范水平有所提高。全县治安防范工作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以“打”为主逐步向以“防”为主转变;二是“单一”防范逐步向“整体”联动转变;三是以“警”为主逐步向以“民”为主转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的实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七)政法工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法各部门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服务经济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法工作的改革创新。以开展“全面建小康,政法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结合部门职能,先后推出了一批改革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服务经济建设的具体意见。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经济案件侦办、民事行政审判和检察工作得到加强,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保障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一步深化,加大了大要案协调督办力度,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政法各部门普遍实行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县委政法委积极发挥作用,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对部分案件进行了个案跟踪督办,有效提高了各执法部门的办案质量。 (八)政法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县政法部门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中,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大讨论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公正执法树形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