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停留在看摊守业的层次上,习惯于自我循环、自我积累,宁可让资产闲置也不愿脱手让别人盘活。究其思想根源,就在于托管部门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企业留守人员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流动,资本在流动中重组、在重组中优化、在优化中增值,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要坚持把资本运营作为搞活企业的“金钥匙”,抓住当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变化的有利时机,彻底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实行资本运营。既要搞有形资本运营,又要善于做好无形资本的文章;既要搞好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运营,又要搞好产权运营。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资本,通过兼并联合优化资本,通过租赁拍卖盘活资本,通过改造引进嫁接资本,通过参股控股激活资本,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让那些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本在市场经济中迅速活跃起来。商业、物资、工业等系统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资本运营问题,使现有资本在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搞好资本运营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行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尽快成为上市公司。要推进企业人事、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所有制、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第三,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民营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各地、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消除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土地使用、企业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性歧视,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支持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民营商贸企业向生产型和科技型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控股国有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向规模经营和集团化方向转变,积极吸引县外大型民营企业来我县投资,逐步实现国退民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四,积极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我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管理体制的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各乡镇场、各系统、各部门都要从各自的不同情况出发,认真研究管理体制的问题。要破除在用人上的“论资排辈”思想,让真正有本领的人走上相应的岗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在人才的使用上,我们还存在着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的矛盾,由于历史的原因,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技术人员大多滞留在机关,不能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长此下去,必将造成生产一线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影响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关部门要结合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高度重视资产浪费的问题。从县直机关来看,许多单位都有速印机、复印机、甚至复印速印一体机,这些东西价格很贵,但使用效率不高,有的单位甚至一年也不用几次,造成资产的闲置。我们可不可以成立一个文印中心,统一负责各单位的文件印制工作?从农村看,我县有35000台农用拖拉机,农机总动力达到53万千瓦,有的村屯几乎家家都有小四轮车,但基本上是半年闲,有的甚至闲置3个季度。就我县的耕地面积,有10万千瓦的农机总动力即可满足生产要求。这其中虽然有很多复杂原因,但主要还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很多,还有后勤服务的问题、公车使用的问题等等,需要大家高度重视,认真思考。 (二)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应对入世挑战上求突破。 扩大开放,关键在于破除封闭保守的小农思想。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门已经打开,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国外的产品、服务包括思想、文化都要逐渐进来。因此,对外开放也必将是全方位、宽领域的。既包括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开放,也包括对世界各国的开放;既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也包括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信息等的交流与碰撞。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同时也提供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更加解放,要把前郭经济放在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去谋划,以两种资源为取向,以两个市场为目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来。 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各级干部要走出去拓宽视野。初步考虑今年在适当时机由县级领导带队,带着题目,带着项目到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乡村的领导同志也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出去走一走,然后再紧密联系实际,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前郭,更好地立足全局看前郭,进而研究自身的改革和发展问题,研究资产重组问题,研究结构调整问题。这样,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就会宽得多。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前段县领导到农村调研发现,重新乡欣发村有1户农民到城里搞桔子批发,带出了10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