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具体来说既可以从经济和社会根源入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寻找风气嬗变的线索;也可以在时代变迁中寻觅,包括与物质生活日渐宽裕(温饱思淫)、闲暇时间增加(闲暇无聊)、人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大(情绪发泄)有关;还可以在不同思潮视角下解构,是虚无主义、颓废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作祟。总的来说,其内因是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社会转型及其经济市场化,外因是对外开放及其思想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其本质上是某些错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反映,表现为不良党风。
就党内“低俗风”的治理来说:
治理的根本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觉悟。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不仅要改造世界,还要改造自身。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对人民群众提出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江泽民同志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形成一种正气上升的良好风气”。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要遏制党内“低俗风”的发展以及销蚀作用,就要强化党员及其干部的先锋队意识、加强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引导其精神生活脱离低级趣味、建立党风昂扬向上的良性机制、创造一个健康的党风生态环境。
治理的关键是整肃党员及其领导干部打违反党纪的“擦边球”。现实中,有些人之所以不敢搞腐败,是因为腐败直接涉及违法,有影响“仕途”和受党纪政纪处分的风险,代价相对较高。而搞低俗化的东西,可以做到既不违法,甚至也不违纪,又能得到所谓的“实惠”。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设立党内的专项“纠风”管理条例,把目前党内流行的具有典型性的低俗现象规定“界限”和纳入“违纪”范畴,以便在整治“低俗风”中对党内公开“兴风作浪”的各级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让其有“切肤”之痛,这样才能刹住不正之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整肃低俗的对象首先应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治理的方略是把它作为一项党风建设的长期任务来抓。治理的对策一是要有针对性,不能统而论之,不加区别,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实效。二是要有根本性,不只从社会风气本身这样的低层面,而要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的高层面着眼。三是要有综合性,解决这个问题应是社会各个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理,而且要建立预防和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文明源自挑战”。我们必须意识到,治理风气“顽疾”绝不像沿着文本的幽静溪流边散步,而是在观念分野的急流险滩中搏击。只有我们多数党员和党的干部,拥有健康、明确、高尚的追求与思想境界,才能拯救那些少数黯淡、阴郁、低垂的灵魂,才可让崇尚先进,抵制低俗,始终贯穿于我们党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长河,成为永恒不变的主题。
试论“低俗风”与保持党的先进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