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真谛”。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先进性的这一根本点,通过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
执政的实质就是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为谁掌权、为谁用权,如何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上,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道理,防止以权谋私,防止权力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能不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长期执政的党的领导干部,正确行使和运用权力的考验更为严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应当成为执政党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座右铭。党的先进性的最高标准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及其对党的宗旨的坚持和落实,主要体现在怎样为人民掌好权和用好权,怎样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筑牢提高执政能力的政治素质基础 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还集中体现在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上。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坚实的政治素质基础。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素质。党的先进性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证明了我们党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代表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这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有了新的推进。党的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必须体现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发展意识,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提高执政的综合素质。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执政水平、执政本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和提高执政的政治素养即自身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性作用,努力完成执政使命。坚持科学执政,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决策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尽量减少盲目性,努力避免在决策上发生失误。坚持民主执政,就是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智,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自以为是,不独断专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团结、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善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善于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经济社会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才能创新发展。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具有世界眼光,全面正确地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这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先进性要求的时代特征。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和实践中,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筑牢拒腐防变的人生价值观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先进性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也受到新的严峻的考验。这些年少数党的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因为没有经受住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的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坚定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