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向,组建集团公司物业管理中心,实行集中统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市场交易、竞争服务,逐步实现与主业的分离。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矿区教育培训中心和医疗卫生中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继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逐步探索建立一套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扩大干部竞聘制,努力形成一个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在用工制度改革上,坚持多种用工形式相结合,全部推行合同化管理,逐步实行弹性用工机制。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坚持和完善效益工资制,按照三不突破即工资总额不突破、分配比例不突破、工资政策不突破的原则,全面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经营者年薪与单位效益、职工收入两挂钩,保底封顶;职工收入与贡献挂钩,保底不封顶。同时,积极探索按劳、按效、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机制,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发挥出来。
第五,积极稳妥地抓好两矿破产实施工作,从源头上消灭亏损。政策性破产是国家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矿井实施脱贫解困的重要举措,实际上是含金量最高的扶持政策,而且只限于矿山和军工行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煤矿职工的关心。我们能够争取到两个矿的破产政策,是很不容易的。政策就是机遇,政策就是效益,我们应倍加珍惜,用足用好这一政策。破产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群众性都很强,必须当作一项特殊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具体实施中,要打好四个基础、解决好两个难点、抓住一个中心环节、强化一个关键、实现三好一保证的目标要求。即:搞好宣传教育,打好思想基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打好申报的材料基础;搞好安全和稳定,打好政治和社会环境基础;发展非煤产业,搞好资产重组,创造就业岗位,打好安置基础。两个难点是,加强教育解决好职工对身份置换的正确认识问题,搞好安置解除职工后顾之忧的问题。中心环节是依法进行、规范操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实现职工思想个个教育好,职工工作个个安置好,破产政策项项落实好,保证不出大的问题。按照这一思路和要求,成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把好事办好,让上级领导满意,让职工群众满意。与此同时,积极争取杨庄矿破产工作一季度经国务院批准立项,下半年完成破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六,大力实施转移战略,加快新区开发。梁宝寺矿井是我们实施转移战略的基础工程,更是脱贫解困的希望工程,矿井达产之日,就是我们真正实现大跨越之时,必须始终作为头号工程来对待。经过多方努力,与建设银行济宁分行、农业银行泰安分行分别签订了梁宝寺矿井贷款亿元和亿元的合作协议书,数额之大、利率之低、期限之长,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建设资金问题基本解决,关键就在生产施工组织。对此,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年井筒到底、二年简易出煤、三年投产、四年达产的目标来加紧建设。要坚持优质、安全、快速、高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造价和进度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加快施工进度。争取用最少的投资,创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速度,建成一流的矿井。同时要走出去,千方百计寻找新的煤田,开发新的矿井,把煤炭主业做强做大。
第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坚持科技进步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的方向,突出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防治水、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要争取有新的突破,力争多培育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更多的名牌产品,争创更多的名牌企业等。为此,要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省级技术中心的主导作用,并采取多种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对重点课题、难题、关键题,组织攻关。大力开展推先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和应用。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职工群众立足本职学技术,广泛开展小改小革活动,不断推动企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任务。首先用好现有人才,只有用好人才,才能留住人才,要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积极为其施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坚持自培和委培相结合、以自培为主,加快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鼓励职工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自学和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党校培养干部主阵地的作用,尽量培养出更多的各类各种专门人才。同时,对急需的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不拘形式,灵活聘用,高级人才高薪高酬,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凝聚人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