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二、突出“八个一”,推动鲤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大主题——加快发展。要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对鲤城来说,就是要更紧密地把鲤城的发展与泉州的发展、福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联系起来,更主动地把鲤城的未来放在省、市的战略总体框架中去构画,更积极地把鲤城的优势放到大泉州的建设中去发挥,紧紧把握社情民意,从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来审视自己、把握自己、找准位置、凝聚力量,把大家的思路聚集到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上,拢到全面发展这个盘子里,推动全区上下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求加快发展之效。在完善、创新和推进“三大”发展战略上下功夫,加大鲤城发展步伐,争取走在时代发展的更前头。
一大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我们推进鲤城发展,建设新鲤城的指针。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各级各部门都要牢牢把握这个精髓,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使自已的认识和工作符合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要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贯彻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一大主线——结构调整。要按照“三二一”的顺序来布局。①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房地产业是新区城市建设重要的启动器,要更加注重和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把房地产作为新区建设的重头戏来抓,鼓励多种所有制的房地产商到新区开发建设中唱大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现代服务业和工业一同构成城市化的重要引擎,对提升城市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快流通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强城市功能,这是我们做大做优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要大力发展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商贸业、服务业、物流业,大力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中心城市相配套的金融、保险、中介、通信和网络等新兴行业,大力加强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要把旅游作为一大产业来培育,深度挖掘古城历史文化积淀,突出六大文化品牌,创建古泉州观光购物旅游文化圈。要更加注重古城新区结合部尤其是江滨南北两岸商业文化旅游繁荣带的建设,加快江滨两岸的开发建设步伐。在老城区继续实行“退二进三”、“腾笼换鸟”,鼓励和引导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市场营销中心进驻老城区,巩固和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步建成闽东南商贸中心区、泉州现代服务中心区、福建省三大旅游中心之一核心区。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二产业一直是我区经济总量和增量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源泉,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工业立区”思路,在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并重发展和调整提高第二产业,要设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水、电资源,促进企业全力发展。要认真实施差别化战略,以建设城市型工业、现代化工业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新型产业集群,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一批经济群落,使之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一要加快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巩固发展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和5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发展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等产品,把我区建成全省五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二要调整提高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纺织鞋服包袋、机械、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三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树立名牌意识,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和产品。加快引进品牌企业,鼓励品牌企业充分利用名牌优势,做大品牌规模。四要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引导企业推进体制、技术、管理、产品、市场“五大创新”,继续扶持一批有比较优势的电子通讯、纺织鞋服、机械工艺、环保材料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小巨人”。五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理念,为企业经营生产出口创造更多更好的“绿色通道”。③优化转移第一产业。在服从城市规划和“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要求,适时转移第一产业。优化农业特色基地建设,用城市工业文明改造农业和农村,引导农村和农民走向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