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坚持与招商引资、企业改制相结合,通过嫁接、重组、合作、改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规模和层次,盘优存量,吸引增量,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活力和后劲。进一步落实培育产业、扶持企业的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企业发展的要素制约和运行中的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要在全民创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力。要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发展有责的浓厚氛围,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创优环境,强化服务,重点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其壮大规模,提升层次,打造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要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两为主、三结合”,用足用活加快毗邻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特色取胜,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三、全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实践证明,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宿州的大发展。推进宿州崛起,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扩大开放的主抓手,进一步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要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我市是农业大市,农耕文化影响很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十分艰巨。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必须进一步突出解放思想的针对性,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结合起来,以思想的突破推动各项工作突破。要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努力解决市场主体不多、不活、不强问题;坚决破除计划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坚决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真正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坚持走出去,大胆引进来,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资本、以存量引增量、以市场引项目,加快要素生成。
二要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和徐州经济圈,强化“跟跑”意识,用好“拿来主义”,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要进一步落实责任,严格实行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和“一岗双责”,
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事制,强化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要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坚持以招商机构为中心,以联络处为节点,以小分队为骨干,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招商引资体系。要努力拓展招商领域,加快推进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领域的开放步伐。要集中力量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集群聚集、配套产业跟进等方式,提升园区的整体承接能力。要大力改进招商方式,切实加强协调领导,认真组织和参加各类招商活动,继续选派招商小分队赴重点地区开展招商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以商引商工作,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三要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支撑产业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载体。要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领导责任制,继续实施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和重点项目联席办公、现场办公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库建设,加强我市规划和中央、省规划的对接,坚持围绕“6+3”工程,下大力气解决项目论证、策划、包装、推介工作滞后问题,及早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为加快发展打造坚实平台。
四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要突出抓好环境建设,继续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开公正的政策环境、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诚信明理的人文环境、政治清明的廉政环境,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打造要素涌流的洼地。要重点抓好“投诉、查处、打击”三个环节,突出解决有法不依、滥用职权、干预市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职能、提高效率,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四、切实把握“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只能加强不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