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无形的力量,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是没有生命的企业。
执行力是医院的核心能力
(工会 许秀菊)
wjb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第一次把“执行力”概念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时期的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今年“务必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央的各项部署能否在地方切实得到有效落实,各级政府的“执行力”是关键。
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今天,社会高度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承载“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医院,要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就必须抓好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要解决好医院的核心能力—执行力的问题,这是医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的关键所在。
“执行”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而“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在医院管理中,执行力可以分为个人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个人执行力表现为组织成员个体“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医院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执行能力。组织执行力是指医院通过一套有效的机制、文化和技能方法等把目标转化为结果的整体运作能力。
一、“执行无力”是普遍存在的“短板”
执行力要解决的问题是思路、战
略、运营和目标的实现问题,也就是想到能否做到,做到能否做好的问题,无疑它是决定医院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说,“执行”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表现为效率较低、反应较慢、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院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状况有相当的差距。
(一)管理只注重决策与规划的确立,但忽视战略分解、过程控制和动态监控。许多管理人员习惯于拟定方案和交待工作,但是对如何实现计划目标、如何有效落实目标和如何提高下属操作能力缺乏关注和指导,人们都认为目标只具有参考性而没有实际意义。
(二)文化没有“执行”做支撑,常常是战略、愿景一箩筐,流于形式,医院文化不能深入人心,成为“口号管理”。绝大多数的医院都有自己的精神口号和员工行为规范,而且多数都会将诸如“团结”、“创新”、“求实”和“拼搏”等观念提炼到医院的精神标语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这些理念毫无疑问会促进医院管理效能的提高,但是结果不甚明显,究其原因就是执行的问题。因为,医院推出的文化理念没有转化为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也没有不断地被强化落实。比如“团结”,医院文化首先应培育团队精神,团结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愿景,没有共同利益诱导,没有有效的沟通,团结就是空中楼阁。有多少部门具有有效和明确的沟通政策呢?实际情况是,没有人出来反对精神口号,但也很少人完全相信和实践精神口号,文化的宣传讲解被视为做做表面文章而已,弥漫着“不执行”文化。
(三)制度执行缺乏力度。虽然制定了规模庞大的制度体系,但监督和落实却苍白软弱。第一,有些制度不是根据自身特点与时俱进的建设和完善,而是照搬他人模式,结果导致“水土不服”、抱守残缺、一成不变。第二,部门管理非理性化,随机性强。第三,虽然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上级管理非常重视执行,但整个组织缺乏合理的执行系统,执行阻力很大。
二、提高执行力的途径
管理是通过别人实现自己意图的活动。有效的管理一定是能带动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一定是具有良好的执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上下齐动,不断修炼。
(一)医院核心管理要狠抓执行。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医院,追求基业常青,关键是要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管理执行”应成为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时时审视组织目标和政策能否落实、实现的问题,努力建设一个“说到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