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县委、县政府认为,当前很有必要在全县上下进一步深化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纠正偏差,形成共识,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增强我县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后,各地都全方位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日益增大,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各种经济成分一齐上,已经渐成主流。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的发展环境好,哪个地区对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的吸引力就强,发展的步子就快。在这方面,衡东的教训是深刻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同志的眼光总局限于1小时经济圈,对现有环境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现实情况是,我们衡东再不重视经济环境优化,就会落伍,现有优势也会丧失殆尽。近年来,省内外许多地市,市内外许多县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在这种激烈竞争面前,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奋起直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优良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增强我县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要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迫切需要。
招商引资的资本就是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鼓励创业、吸引投资最为关键的因素。资本是逐利而动的,什么地方运行成本低、服务好,就会向哪里集聚。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各级各部门要下真功夫,花大力气,一手抓好办企业上项目,一手抓好经济环境的优化。要把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作为强化服务的切入点,着力在"优"字上做文章,为客商提供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客商进得来,安得下心,赚得了钱,实现"你赚钱,我发展"的双利双赢。
(三)要充分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整肃党风、政风,净化民风、商风的需要。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严格地讲是个政治问题。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政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当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很多矛盾和问题,本身就是部门腐败行为的自我暴露,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直接表现,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公平、公正执法,规范办事行为,既是确保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需要。
二、瞄准目标,突出重点,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力度。
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然触及到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就必须认真贯彻查表治标,堵源治本的综合治理方略。按照省、市优化工作会议精神,立足衡东实际,今年我县优化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坚持查表治标,堵源治本的治理方针,采取超常措施,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实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健康、有序、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根据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从严打击不法行为。
近一段时期内,中央、省、市在我县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较多,极大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 我县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为确保境内各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今年在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方面,一是要重点解决各地普遍存在的强装强卸、强供地材等突出问题。全县各地的装卸运输价格要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执行,违背业主意愿的超标准收费或强装强卸等行为必须从严查处;基建用料用工由业主自主选择,厂内用工由业主自主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刁难。公安机关及乡镇派出所对强装强卸、强供地材等地痞地霸行为要从快从严予以打击。二是要及早预防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恶性案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各乡镇特别是民风骠悍、环境恶劣的少数地区,主要领导要做到早预见,早防范,一旦发现风吹草动要及时处理,确因自行处理不好需要县里出面的要及时报告,切不能任其泛滥,任其发展。各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案件,一定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及时认真处理。凡因工作不力、处理不及时造成投拆人赴省、市上访,或在省、市造成严重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负领导责任的责任人,视其情节分别给予经济的、行政的、组织的和纪律的处理。四是要从严打击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的人和事。境内所有重点工程项目,各单位各乡镇要确保不发生大的阻工和群体性事件。在工作中,既要依法保护群众利益,又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