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贝″牌黄秋葵蔬菜也获得了2003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五)多管齐下开拓市场。为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各专业社在依托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带动销售的同时,大力扩大农产品销售:一是做好市场调研,开拓省外市场。金太阳食用菌专业社每年都派出人员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进行市场调查,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菇农社员,还通过政府“农技110”和“商业网站”建立销售网页,2003年实现销售208万元。二是依靠贩销大户带动销售。桐村农副产品购销专业社,通过销售大户社员对接县外市场,2003年组织社员和当地农民销售木材、毛竹、芒杆、中药材等农副产品325万元,为农民增收140余万元。
(六)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我县蚕桑生产在1995、1996年出现严重的毁桑弃蚕情况,其原因之一是蚕桑品种老化、饲养技术滞后,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蚕茧专业合作社兴办后,引进了优良品种农桑12、14号,建立了1200亩示范基地,并推广方格簇饲养技术,提高了蚕茧质量和茧丝解舒率,2004年专业社的春茧收购价高出全县平均价165元,在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下,全县蚕桑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养蚕户从6500户恢复到目前8800多户。金太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延长食用菌生产周期,投入15万元资金兴建冷库,对食用菌进行反季节生产技术攻关并获得成功,通过应用这一技术生产出来的金针菇每公斤售价达到12元,比季节生产增收7元,填补了市场空白。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农民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有的部门和干部在工作中侧重于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位置;有的认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职能部门不宜多管,放任自流,淡化了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引导职能。
二是规模小、覆盖面不广。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只有数十户社员,现有社员户的覆盖面仅占全县农户数的0.9%,带动农户占11.6%,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中所占经营比重不大,对本地农业经济的影响力不够。
三是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主要是专业合作社虽有规范的《章程》,但一部分流于形式;少数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难以发挥作用;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对社员二次分配比例小。
四是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资金扶持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有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运销成本高,特别是外销鲜活产品、食用菌种时,过路、过桥费用多,负担过重。
五是宏观环境不宽松。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缺少法律地位,影响其活动的正常开展,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加之现行的管理体制也不顺,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措施
(一)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过程,现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规范化指导,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选择典型,进行示范性的试点十分必要。一是培养带头人。要分期分批组织当地热心于合作事业的龙头企业法人、农业大户、社会能人进行合作经济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增强组建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和扶持,起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培育典型。要在现有的专业合作社中,择优确定若干个专业社进行试验和示范,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