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问题,影响着城乡一体化。首先是统筹观念薄弱,统筹力度不大。尽管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的观念意识比较淡薄,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不明确,成效不明显。其次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125xxxx增加到2004年的701xxxx,增长4.6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6xxxx增加到1588xxxx,增长7.1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1.56:1扩大到2.26:1,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相差886xxxx。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和社会的稳定,将增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难度。再次,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同步,教育、科技、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另外,造成城乡二元格局的体制机制还未根本消除,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矛盾还未彻底解决。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宁波城乡一体化
目前宁波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也是能否实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牢地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学习领会hjt总书记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两个趋势”的科学判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八八战略”,积极实施“六大联动”,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有序实现。
(一)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相辅相承,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和过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和结果,各级政府应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各级干部群众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迅速转变观念,将思想统一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来,克服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感、自觉性和主动性。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尤其要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立足宁波实际,不断创新机制,实现实践和理论方面的突破。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二)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产业为中心而形成的经济联系相对紧密,产业结构较为稳定的地区性经济的总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拉长产业链,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对农村发展产生积聚和带动效应,促进城乡一体化。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首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宁波市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统一编制城乡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并举,提高就业容量,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形成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重点培育临港工业、生态旅游和海洋经济等几大经济区块。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搞好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以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城镇产业集聚功能,增强对劳力、人口的集聚吸纳能力。在加快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培育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化,建立现代都市农业。
(三)加快发展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发展要将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优先解决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着力缩小城乡社保水平的差距,健全城乡社保体系。宁波市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形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五保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社会保障在内的新五保体系,解决农民在非农化转移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 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统筹城乡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使农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