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冷思考乡镇街道 ○
(最近几年,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是很快的,现在似乎到了应该巩固充实提高的阶段,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上。)
自从中央提出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中国城市化步伐的战略组成部分以来,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的步子迈得是很大的。截止到2002年底,全填已有建制镇2037xxxx。平均每个建制镇3230xxxx,总人口已达6.4亿,其中农业人口仍占59.xxxx。2003年,这些数字均有所增加。目前,全国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共有城镇人口5237xxxx。占全国总人口的40.xxxx,说明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xxxx这条线。在全国城市人口中,建制镇非农业人口2.56亿,占49.xxxx。真正住在大中城市的只有2.65亿,占50.xxxx。这说明现在的城市化水平有一半是靠小城镇支撑着。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原本是很低的。1949年全球城市化水平是2xxxx,中国是10.xxxx,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18.xxxx百分点。1960年我国的城市水平达到19。xxxx,到1978年又下降到17.9xxxx,18年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将近两个百分点。从1957年到1978年的21年中,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提高了2.xxxx,平均每年增幅仅为0.xxxx。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才有了较快发展,从1979年到2000年的21中,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xxxx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幅将近xxxx百分点,是前21年的10倍。2001年以来这3年平均每年增幅均超过xxxx百分点。
目前全国城市化水平在全球排名第82位,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大约有1xxxx百分点的差距(2000年全球城市化水平为4xxxx,目前约为5xxxx),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因为1995年的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相当于195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等于落后了45年,按照近年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有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赶上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
在充分肯定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我国现有城市化水平的质量是不高的,计入城市人口的人49.xxxx是住在镇上。平均每个建制镇财政收入只有113xxxx元,说明镇级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平均每个在镇人口年末存款只有247xxxx,说明镇的富裕程度、消费水平都还很低。建制镇仍有59.xxxx的人口是农民,说明建制镇人口仍是以农民为主。
当前重要的任务是加快建树镇的二、三产业发展,使镇民能充分就业,获得稳定收入。尤其要解决好因建镇而失去土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不能使他们成为既无地可种,又无工可务的无业贫民。只有让镇上的人富裕程度超过周围农村,镇才有吸引力,四乡农民才肯进镇。镇才能发挥对周围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小城镇的作用不能忽视,尤其是小城镇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有独特的作用,是中国特色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笔者听到两种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小城镇解决不了农民富裕问题,应该重点搞好乡村建设,让农民在原来村庄就地改善住房条件,家家养畜养禽,建沼气池、太阳能,搞生态农业,生态人居,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另一种观点认为,建小城镇占地过多,集约效应低,不如搞大中城市,发展城市群。
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小城镇的缺陷,应该注意解^决。 但建设小城镇是中国实际决定了的。中国土地辽阔,山区丘陵占大部分,农民人口多且居住分散,历史上形成了方圆三五十里有一个集镇。周周农民到那里赶集购物、出售农产品。基层政权和文化教育设施也多建在集镇,集镇成乡头城尾,是城乡之间的一个连接点。手工业和服务业也多发端于集镇,解放后的乡镇企业大都建在集镇。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到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时,农民首先就近进入集镇,在镇上发展非农产业是理所当然的。农民进镇成本低廉,甚至可以长期实行两栖制(家庭成员一部分仍[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