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收入稳定、收入保险,退休补贴等资源休闲、结构调整投资补贴计划等,中国无此类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而国际同期此类补贴比例占其“绿箱”总支出的 2xxxx 以上。 5 、 对照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与国际平均数相比,中国政府的国内农业支持政策明显地倾向于增加生产、促进增长和稳定供给、维护安全;但是对减少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却明显地关注不够,这也许是导致近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绿箱”措施的效果及投资优先序 我们用生产函数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各项支持措施对农业 gdp 增长、农民生产成本降低的作用,以便衡量“绿箱”政策中各项措施的效果。 表 1 几种投入对农牧业产值的边际回报率(元/元 2000年) 农牧户物质投入 农业科技投入 农村教育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回报率 1.27 11.87 8.43 6.75 由表 1可以看出政府对农业科技每增加xxxx投入,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高达11.8xxxx,回报率最高;其次分别为农村教育投资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而农牧户自身每增加投入xxxx物质费用投入,农牧业产值仅增加1.2xxxx。 表 2 公共投资对农牧户物质投入(物质生产成本)的边际替代率 (2000年,单位,元/元,绝对值) 农业科技投放 农村教育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边际替代率 9.35 6.64 5.31 由表 2可知,政府每增加xxxx农业科技投入,可减少农牧户9.3xxxx投入;政府每增加xxxx公共投入于农村教育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可分别减少农牧户物质费用6.6xxxx和5.3xxxx。由此可见,政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入,尤其是增加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资,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及降低农产品成本和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表 1和表2,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分配政策的优先序应为:科技>教育>基础设施。但由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所占比例,还是增长趋势,实际分配政策的优先序正好与理想的优先序颠倒。 表 3 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分配比例与增速 (1980-2000年) 科 技 教 育 基础设施 比例 (%) 3.79 19.91 76.30 年均增长 (%) 3.87 8.23 19.52 之所以出现上述优先序的倒置 ,可能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与教育投资收益的外部 性和政府投资的激励机制所致: 1.农业科技和教育投资收益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外溢现象:科研与教育的周期和产生效果的滞后期太长,应届政府的投资,到下几届政府当政时方能显出刺激增长的绩效。对本届政府来说,存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现象。 2.农业科技和教育投资收益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外溢现象:某地对农业科研投资产生的技术,往往能被许多其他地区推广使用,从而使大量收益外溢;受教育程度愈高的农牧民,外出打工的倾向性越明显,教育收益的外溢也愈显著。对本届政府来说,存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现象。 3.由于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收益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外部性,使得应届和当地政府无法充分显示其投资政绩或享受其投资成果, 从而抑制了政府投资的积极性,进而使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