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平台。 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农村沼气工程、沃土工程、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与利用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重点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恢复草原生态,防治面源污染,改善水域生态环境,防控外来有害生物蔓延,保护濒危生物资源和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监测预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组织实施基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工程、国家级渔港工程和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工程。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和农业综合执法,重点强化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围绕构建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体系这一目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今年“七大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在组织实施好在建工程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种子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旱作节水工程、农村沼气等实施规模,抓紧启动实施“金农”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西部特色农业等规划。 建设重点与遵循原则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资源约束紧、建设任务重、涉及面广、创新性强的系统工程,已经有了好的开端。但毋庸讳言,由于基础薄弱,新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其中,有两个重点特别需要强调: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七大体系”由“种子工程”等2xxxx工程支撑,这些工程大多属于公益性、基础性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国家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建立和完善补贴、补偿机制,促进体系高效运转和功能充分发挥。近两年,政府通过补贴、补偿等政策手段,有效提高了结构调整引导水平、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随着良种补贴品种和补贴范围的扩大、重大动植物病虫害扑灭补偿制度的完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七大体系”必将高效履行职能、发挥效能,并逐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面对新的发展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必须突出建设重点,创新建设思路。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以及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构建,分步实施。农业“七大体系”以支持、保障、服务为主要功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必须科学规划,加强衔接,理顺关系,系统构建,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同时,根据不同体系的功能定位和运行规律,突出不同层级的建设重点。省一级重点加强科技创新、监督管理、监测检测、预测预报、标准化等公共管理环节的服务设施建设,基层重点加强生产环节的服务设施建设。根据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期分批组织建设。近期优先安排能够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资源和工作基础,加大机构、队伍、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增量投入,充实体系建设内容,建立协调运作机制,避免重复建设,促进体系内、体系间的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 强化功能,推动改革。本着“少花钱、多办事,重管理、求实效”的原则,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克服过去项目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实现运行效益最大化。以体系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切实解决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积极探索提高体系运转效能和支撑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合理调整管理机构和职能,理顺相互关系,提高运行效率。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业“七大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是公益性和基础性建设,但也有些项目带有经营性。因此,在建设投入方面,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并举。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益性和基础性工程,为农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条件;其它带有经营性的项目,可通过中央投资引导、多种渠道投入解决。应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体系建设,形成多元投入、利益共享的投资新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体系建设。 农业“七大体系” ●种养业良种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动植物保护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