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失误而亏损严重,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外部债务负担。如河南王集乡,短短几年先后推广西瓜种植、塑料大棚蔬菜、种桑养蚕等数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造成农民负债25xxxx元;该乡的一个村响应县乡要求集体办企业的号召,仅一个工业项目造成村集体负债15xxxx,彻底整垮了集体经济,造成村民人均硬负担3xxxx。调研中农民还反映,有些村办企业实际上成了村干部的小金库,有的人甚至利用承包经营之机,化集体资产为个人资料,从而造成了大量集体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农民不仅没有从这些项目中得到实际的经济利益,不少的村还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并最终转嫁到了农民的身上。 5、少数干部作风粗暴,违法违纪时有发生。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收费难的问题。但有些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政策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收取税费的过程中,不时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甚至非法动用专政工具,以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有的还引发致死人命的恶性事件。在问卷调查中,61.1xxxx的农户反映,在向农收取钱物时,采用了强制的方式和手段。湖北梅县长岭乡某村民委员会公布的《关于今年夏征工作及清收历史欠款的有关规定》中,有如下一些具体规定:未按时完成任务的每百元罚款2xxxx,历史欠款收利息1xxxx;清收欠款时,钱、油、麦、稻谷、牲猪等兼收,无以上实物的可将电视机、电风扇、煤气灶、机械等抵款,由清收小组当面作价拍卖;(若)个别农户拒不交,由村委会与乡文教组联系,由学校根据村上报欠款户子女名单,令其退学,否则抵扣民办教师工资,并对欠款户生活用电停止供电;对这次要征任务及历史欠款未完成农户,村委会将不为其办理任何手续,否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此外,一些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严重,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此外,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员严重超编,带来巨大的人头费和组织运行费用等开支需求,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极大困难,也为三乱现象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二、农民负担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尽管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民负担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体制不完善 就农业内部体制而言,主要是农村分配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分配关系问题。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体制以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的都是自己的逐渐成了农业中的一种基本分配模式。由于这种分配模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对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产权不明晰,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分配关系没有理顺,界定不清,界限不明,一些地方基层政府机构便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代表的身份,凭借法律或中央赋予的权力,乘工作之便,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利用农民对国家交够、对集体留足的承诺,提出诸多有可能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有时对属于本身工作范围内不应收费的业务活动,也强行向农民乱收费,或者搭车收费,致使自上而下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村集体产权的独立性认识不足,通过行政手段向农民伸手,加重了农民负担。 就农业外部体制而言,财税管理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制度原因。1994年国家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但由于此项改革并没有完全跳出财政包干体制的圈子,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加上政府机构严重超编、行为不规范、缺乏约束机制、部门利益膨胀等原因,不少地方政府往往不得不通过增加预算外收入,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还没有摆脱外延型经济发展的模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刺激了地方政府追求资本原始积累和争上项目的强烈欲望。加上自上而下的政府和部门进行的不切合实际的逐级考核制度,客观上使乡镇政府不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决定其资本积累速度和发展目标,而往往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计划,迫使基层政府和乡村集体组织,不得不依靠落后的农业和低收入的农民,去实现这些不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导致一些政府部门侵占已经形成的农村集体资产,并想方设法多参与分配农民的农业生产剩余。一些基层干部一味追求政绩,急功近利,不考虑财力和农民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大搞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劳民伤财,损害了农民利益,加重了农民负担。 2、政策不落实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自199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第92号令《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到现在已经有十多个年头。这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3xxxx项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中央各部委也发出了4xxxx个有关治理整顿农民负担的文件,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果政策能够切实得到执行,完全到位,农民的负担问题也不至于如此严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