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国家和国有企业违约,导致农民每生产1斤粮食亏本0.0xxxx.,农民怎么富得起来呢?明明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不守信用,我们怎么能仅指责农民和民营企业不讲信用呢?国家和国有企业是如此对待农民,何况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呼?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的绝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不可能获得平均社会利润,这是由农业的弱质性决定的。那我们的经济学家不是自相矛盾吗? 六、打破二元结构重要,还是建立城乡要素交易制度,沟通城乡重要。 二元结构存在几十年了,我们打得破吗?这是不是文革中的大破大立的思路呢?这显然不符合系统的不可逆性质。实践证明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安排城乡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不可能打破其相互之间的经济壁垒。 就是取消了户籍制度又能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户籍制度背后的东西不是照样存在吗?反过来说,在城市的郊区,城镇户口要进村,农民也是不同意的。因此我认为打破二元结构难。最重要的不是打破壁垒,而是如何缩小城乡差别,构建起城乡要素流动的平台,便利农民进城做工和城里有钱人进村做“地主”。 沟通城乡的最好办法就是要给农民的同等国民待遇,包括同等政治权利,现在农民进城不仅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利,有的连用脚投票的权利都没有;同等的税赋权利,农民月收入只有一百来元钱却要纳税,而城里很多高收入却不怎么纳税;同等的国家财富占用权利,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金融政策只对城市而言,农村的基础产业却要农民自己集资办,且产权归国有;自由迁徙权;同等的财产和人身保障权,国家把农民的土地低价进高价出,农民没有社保,医保。 沟通城乡还有建立土地金融社保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 1、成立国家土地银行和集体土地信用合作社。 2、将农业税改为农民社会保障税,建立农民个人社保专户,在土地银行系统设专户管理社保基金。 3、将集体的土地股权化后分配给农民 ,土地的股权可以抵押贷款,获取进城发展的本钱。可以用个人土地股权换取个人社保基金。 4、与土地股权相配套的个人社保账户可随个人在城乡社保系统流动。 5、土地银行收购、集中土地,开发增值的经营收益,用于农村的公益事业或转为社保基金。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