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待遇。在出生、教育及培训、分配、社会保障、事故及赔偿、竞争、生产等方面的歧视政策应废除。让占七成比例的中国农村居民有体面、有尊严,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解放其潜力。 其次是要提高“三农”政策法律透明度,完善农产品生产制度,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当今世界农业竞争是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科学化的大农业竞争,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国际大农业竞争。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农村改革的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这是举世公认的成功的改革。如果没有那次改革,就没有今日的温饱和繁荣的乡镇企业。但任何生产制度都要根据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否则有可能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阻力。唐朝之租庸调法,明朝之一条鞭法,清之摊丁入亩法,都是重大的农村改革,而事过境迁,各法随之改变或调整。任何一个好方法,如果要求几十年不变,似有一些主观。 第三要改变落后的农产品流通机制,使中国农业走上产业化、市场化的健康发展之路。专营、单一收购、价格体制僵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障碍。少数垄断农产品贸易的利益集团并不为农民提供关于生产、市场、科技等信息服务,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僵化的收购制度还不时产生产销矛盾和城乡对立情绪。 最后,要对农村地区强化推行义务教育。利用wto规则,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 中国农业生产、流通各项制度改革与环保、就业、劳务出口等制度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有新的思想、新办法。中国农村每次改革,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明的大进步。可以预见,中国入世给农村带来的再一次改革,会使中国社会迎来一个更加繁荣发展时期。农村富裕了,不仅是三农的兴旺,而且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巨大市场;反之,农村情况恶化,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很难顺利进行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