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程”和“电波入户”,完善农业信息体系,提高农民获取和运用市场信息的本领,增强农民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逐步成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提高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生存、发展成本。应通过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增加财政对农村的支出份额,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及五保户保障等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路、通讯与电力设施、自来水、卫生防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特别要积极推进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提高广大农民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五)近年来,河北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每年省级财政支农投入增幅都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动了农民增收。当前,重要的是加强督导检查,把中央制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还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补贴机制、投入增长机制、稳定农资价格机制、金融支持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六)近年来,河北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依法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各类农业企业发展;狠抓了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六大农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经营中诸如品种改良、采用先进种养技术、防治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等各种困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带动了农户生产经营节本增效,促进了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目前,全省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已达65xxxx万户,占农户总数的近5xxxx;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xxxx以上;投资1.5亿元于2003年底建成了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利用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生产经营收到良好成效。 农民增收的艰巨性,要求在做好农民增收工作中必须用实招、求实效 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农民增收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需要广大农民坚决克服“等靠要” 思想,勇敢地闯市场,开拓生产门路,增加收入;需要社会各界加大支农扶农力度,为巩固农业基础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更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城乡二元体制转变。农民增收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要求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勇于实践;要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放农村生产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城乡统筹、破除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总之,我们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各项支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把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抓紧做实,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