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以得到初级产品的利润,还能分享加工、销售的利润,有效地增加了收入,改变了弱势地位。 考察各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明显地看到,哪个国家农业合作社发达,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哪个国家农产品竞争力就强,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就大。这说明合作经济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合作社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体制不断创新,出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合作社之间联合合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经营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甚至跨国经营的新趋势。有人把这种趋势称为合作社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不管合作社如何变化,其为社员服务的宗旨非但没有改变,而且得到更好地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广大人民共同富裕。通过发展合作社,可以有效地促使低收入群体联合起来,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救助,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的实力,改变不利处境,创造共同富裕的生活 从世界看中国,我认为我国更加需要发展合作经济。有以下几点依据: 发展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坚定不移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要坚定不移地使广大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应该看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同时也会扩大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近几年,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出现两个低收入群体。一个是低收入的农民。据典型调查,我国农村有7xxxx的农户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线以下。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呈现下降趋势,这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而且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增长,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另一个是低收入的职工,尤其是下岗失业职工,这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改善低收入农民和低收入职工这两个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政府理所当然地要下大力气解决两大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但是,我国低收入群体人口多,政府财政底子薄,完全依赖财政援助很难满足低收入群体的要求。更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途径是制定得力的政策,引导和扶助广大劳动群众发展合作经济。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的自助组织和自治组织,它与股份公司不同,不是单纯的资本的联合,而主要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通过发展合作社,可以有效地促使低收入群体联合起来,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救助,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的实力,改变不利处境,创造共同富裕的生活。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势在必走的路子。 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但没有改变家庭承包经营,而且由于服务功能的增强,更加发挥了家庭承包经营的潜力,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发展合作经济是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和购销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广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除国家收购一部分粮食外,都要到市场上销售;(2)许多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剩余,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去,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一跳”,决定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逐步联成一体。我国的小规模经营农户如何与发达国家的大农场大公司相抗衡,能否保持和扩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农业发展的前景。这些变化表明:在新形势下,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有所提高,农业就发展;反之,农业就下滑。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就要实行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培育品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否则就很难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很小,每户农民平均耕种五六亩地。这样小的经营规模,很难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从而也就难以扩展国内外市场。这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一个难点。攻破这个难点,绝不能走土地归大堆的老路,而必须另辟蹊径。新的需求呼唤新的经营形式。于是,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与过去的生产合作社混为一谈,它主要是在经营服务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为社员和农户提供产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