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3)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三个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重点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促使乡镇政府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调整与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合理区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活动,实行分类管理。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承担、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模式。努力化解乡村债务,坚决制止新增债务,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加大农村各类收费的监管和规范力度,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24)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向“三农”倾斜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加强诚信建设,改善融资环境,解决农户和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农村经营大户、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为扶持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信用工具和服务方式,完善金融支农功能,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增强融资能力。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探索在县域内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全面实施金融服务“三农”四川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支持有条件的市(州)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25)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逐步扩大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扩大农产品市场营销,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发展乡镇连锁配送超市和村社便民连锁“农家店”。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增强调控能力,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6)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